《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的「五行」
不是传统自然科学意义下的概念,也不是天人感应说下的神秘论述,而是一种原初的物的想象。
本书透过「圣显」的概念,重构中国早期的物论,指出太极、风气、阴阳、金、木、水、火、土皆有体道的意义,道因物而显,哲人因物以明道。
「五行」可作为「物」的总代表,其范围由「五行」进入「两仪」的「阴阳」以及更精微的「气」、「浑沌」等领域。杨儒宾将「五行」视为太初时期神圣的主要展现场域,圣入物中,道在五行。这些圣显之物构成了先秦时期诗歌隐喻的主要来源,也开启了后世「体用不二」、「道气为一」、「显微无间」诸说的先声。
《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依浑沌(太极)─气─两仪(阴阳)─五行的次序展开,这样的结构可视为神话版的宇宙论,也可视为另类的《太极图说》,遥远地印证了后世周敦颐、张载、王夫之的道论之兴起。《五行原论》的「原」字既指原初的时间,也指价值意义的始源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