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起源,来自于作者拉贾·舍哈德201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纪念爱德华·萨义德逝世10周年讲座。萨义德长期投身于巴勒斯坦问题研究,撰写了多本关于中东问题、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书。萨义德的睿智、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巴勒斯坦的贡献,让作者非常动容。在这本书中,拉贾作为一名巴勒斯坦人,讲述了从1948年至2013年期间中东地区不断的改变与不变。不断发生的冲突,不同民族对自身身份的认知与对他人的压制,谋杀与政治变革(作者的父亲曾经试图缔结巴以和平条约,后被暗杀)……
本书按照时间划分,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948: Infiltrating Back Home
1967: Settling the Occupied Territories
1993: Oslo Accords
2003: The Wall
2013: The Begining of the End of Negotiations
与萨义德相近,拉贾也以一种文学的、人文的,同时充满辨析的、积极的笔触写出了这部著作。
如在The Wall这篇中,作者从一个普通的巴勒斯坦平民角度出发,传达了他的声音:“昨天还是邻居,今天却变成了“渗透者”。为什么明明是回到自己的家而已,却像是犯了罪;明明是正经去工作,却要在过境审查时受尽羞辱。”
再如,作者描述自己开车去约旦峡谷,途径耶路撒冷和杰里科之间的连绵山丘时,经过了数个安居点,其入口出都标明着“犹太人安居点,巴勒斯坦人禁入”的标识。作者回忆说,当时自己自动绕行,根本不会去想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否合理。当政治以语言的表达对民众进行控制,语言本身变成了武器,渗透在人们看不见的生活的近乎点滴之间,成为条件反射,成为默许的存在。这也是作者撰写这部作品的原因之一,要将这层最隐秘却颇强大的力量揭开给人们看。
萨义德的精神与理念贯穿这本书的始终,多处可见作者引用萨义德的言论,这本书相当适合与热爱阅读萨义德作品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