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儒家与康德》
  • Ru Jia Yu Kang
  • 图书类型:人文历史\学术      浏览次数:466
  • 作者:Li Ming Hui
  • 社: 联经出版社

    代理公司:ANA

    出版日期:2018.10.31

        数:336页(平装\单色印刷)

    审读资料:样书\部份样章

  • 联系人:Rights
内容简介

儒家是中国文化与哲学的主流,康德则建立了西方哲学第一个自律伦理学系统,两者都有深刻而完整的内涵,深远地影响了东、西方社会,至今力犹未逮。

 

中国传统文化以实践哲学为主,不长理论,西方哲学则以理论见长,实践哲学欠缺独立的地位,尤其是道德哲学,直到康德提出「自律」的原则,建立自律伦理学,才扭转了情势。康德对西方伦理学思考所造成的这种根本转向,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因而与儒家思想间形成本质上的关联。康德从人所共有的道德意识出发说明道德的本质,儒家则主张圣人之道本乎人心,仁义道德不离人伦日用。东西方圣哲的思想,就在人最根本的道德基础上,如电光石火般地交会,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儒家与康德》(增订版)以论自律道德为主要论述的切入点,尝试阐明康德的「自律」观念并探讨儒家孟子的自律伦理学,比较康德的「幸福」概念与儒家的义利之辩。本书自初版以来,已超过四分之一世纪,在学界引发了不少讨论与争辩。「儒家与康德」这两项跨文化的主题迄今依然是中外学界的热门议题,值得继续开发。

 

新版除原有的五篇精彩论文,又收录作者两篇论文:〈从康德的实践哲学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及〈从康德的「道德宗教」论儒家的宗教性〉,并全面更新引用数据、修订标题与文字,以便于读者的阅读与引用。
相关资料

目录:

增订版序言

本书引用康德著作缩写表

导论

儒家与自律道德

一、前言/二、康德的「自律」概念/三、康德的自律伦理学/四、「自律」概念之开展/五、在什么意义下儒家伦理学是自律的?

 

孟子与康德的自律伦理学

一、前言/二、道德之绝对性/三、存心伦理学/四、形式主义伦理学/五、道德之普遍性/六、人格之尊严/七、道德之自律/八、意志之自由/九、孟子与康德的伦理学之基本差异/十、结语

 

再论孟子的自律伦理学

一、前言/二、康德「现象」与「物自身」的哲学架构是否适于诠释孟子的思想?/三、孟子是否有「自律」的思想?/四、孟子的「心」是否本于天而为他律?/五、朱子是否比陆象山、王阳明更理解孟子?/六、在什么意义下孟子的思想是「唯心论」?

 

孟子的四端之心与康德的道德情感

一、前言/二、康德早期伦理学中的道德情感/三、康德后期伦理学中的道德情感/四、意志与意念之区分/五、道德情感与道德主体/六、实践情感之理性化/七、后期康德的「道德情感」理论之难题/八、朱子对「四端」的诠释/九、朱子心性论的基本架构/十、朱子论心、性关系/十一、结论

 

从康德的「幸福」概念论儒家的义利之辨

一、孟子的「义利之辨」与功利主义/二、义利之辨不等于公利与私利之分/三、康德论「道德之善」与幸福/四、康德视「幸福」原则为实质原则/五、康德的「幸福」概念/六、康德视道德情感为经验原则/七、人有义务促进自己与他人的幸福/八、孟子「义利之辨」的哲学涵义/九、义利之辨先于公利与私利之分

 

从康德的实践哲学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一、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思想史背景/二、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形式意涵/三、康德论道德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四、藉康德的理论诠释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五、「心即理」、「知行合一」与「致良知」三说的逻辑关联

 

从康德的「道德宗教」论儒家的宗教性

一、重新省思「儒学是否为宗教?」之问题/二、康德论「道德宗教」/三、从先秦儒学的转折看儒家的宗教性/四、从康德的宗教观所引发之批评看儒家的宗教性

余论

参考书目

一、中日文著作/二、西文著作

人名索引

一、中文人名/二、西文人名

概念索引

版权状态
获奖信息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