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原来,我们都对自己误解太深》
  • Yuan Lai, Wo Men Dou Dui Zi Ji Wu Jie Tai Shen
  • 图书类型:心灵励志      浏览次数:404
  • 作者:Xiong Ren Qian
  • 社: 究竟出版社

    代理公司:ANA

    出版日期:2019.05.01

        数:208页(平装\单色印刷)

    审读资料:样书\部份样章

  • 联系人:Rights
内容简介

继《别让世界的单薄,夺去你生命的厚度》之后
又一创新力作


人有聚焦负面的天性,看事情往往会「你们都有,我却没有」;
人有思考节能的天性,总是「一因论」,上演想法私奔效应;
人有脑补剧情的天性,经常凭空讲出非真相的故事;
人有未来不可测的悲观天性,带有不可能改变的末日感……

面对人的诸般天性,作者透过印度哲学的洞见和觉察练习,
带领我们一层层远离断见、跳脱认知陷阱,活出生命大智慧。

印度哲学的人生轮观点,
带我们从清晰的「认知─情绪─行动」环节,
不断向内松绑、放下、转化,
直至心下丰足圆满。

现代人对「情绪勒索」一词大多不再陌生,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勒索你的往往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当对方的反应与我们的预期不符,放大的感受,错误的认知,在在扭曲强化了种种情绪。

印度哲学里一直有理智的「认知─情绪─行动」人生轮观点,因为理性的认知到事物与情绪的面貌,可以为我们的心带来平静与专注,帮助我们采取更贴近真实且有利于自己的行动。

复杂的人际问题,也能以印度哲学的思维来解决与响应,因为不论外在问题为何,我们都可以往内转换想法,松绑被自己勒索的情绪、被自我绑架的认知,用更宽阔的观点与心境,化解人生难题。

印度哲学的思维练习,不只是训练我们保持理性,感到内在平静,
也在于瓦解我们解决问题时会有的恐惧感受与诸多想象。
当我们能看出自己主观认知上的错误,
对客观现实有更贴近的认识,
就能战胜人类天性之中思考节能又悲观的本能,
从生存模式转为真正自在的生活在这个世上。

本书揭示了从正常的感受,到扭曲的情绪之间,会经历的三种历程。

认知到这样的过程,就像是为你和你的心提供了「你不需要这样想」的静心解方。

而印度哲学「如实」的思维练习,则从每一天遇到的问题开始,不再像过去一样,以为自己一定得这样想、那样做,最终能让你的思想更符合现实,远离断见与常见的认知陷阱。

相关资料

目录:

自序 升高人生视角,让情绪更有深度与暖度

序章 其实,我们都误解了自己

「知道原因」跟「解决问题」,其实是两回事,
识出了情绪勒索,只是起点;
认知到勒索你情绪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才能从错误的思维中得到释放。
了解扭曲、加工情绪的过程,从中改变旧有的思考习惯。
 
识出了情绪勒索,然后呢?
错在我,表达了自我?
正因为「你在意」,他人才得以情绪勒索你
‧走出自我误解的迷局:赛利格曼教授和他无助的小狗
越想找出「一个」原因,生出越多新问题
情绪勒索你的人,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
预期感让现代人渴望越多,越匮乏
悲观天性是生存优势,亦是生活劣势
爱讲故事,自寻烦恼
一个不小心,成了自己情绪的纠察队
恐惧使我们对情绪的认知变单薄
‧走出自我误解的迷局:不再以直觉之心做出判断
 
第一章 还给情绪本来面目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又为什么扭曲情绪?
印度哲学认为,人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再正常不过,
然而,单纯的「感受」经过扭曲加工,变成了「情绪」,
又带来了「行动」,一发生问题,就想做些什么,用行动不断弥补,
却发现再怎样努力,预期感与结果的落差越来越大,
也回复不了原来的模样……
唯有认知到扭曲加工的过程如何运作,才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人类天性在意「感受」,而非「现实」
 
损失感受到的痛苦,远大于得到的喜悦
「感受」只是单纯反应,「情绪」才会让你「付诸行动」
再怎么补偿,也无法回复本来样貌
聚焦负面
强化──末日感
陈述故事
情绪遗毒,让你一有不满,就非得做些什么
只能这么做,其他方法都没用?情绪遗毒的强烈排他性
抓痒很舒爽,但永远比不上不痒时舒服
假性解决问题,只会弱化理性思考力
信念复信念,产生无限损失感
让情绪回归本来样貌
‧走出自我误解的迷局:开启理智,正确地认识起因、当下、结果
 
第二章 重新聚焦,找到未来多元可能性
同样的事件,
感受不同,聚焦面向不同,就有了不一样的解读。
看清现代社会「匮乏感」
如何毒化你聚焦事物多元面向的能力。
瓦解我们对结果不现实的期待,
以新的行动,建立新的认知。
人类天性关注负面
 
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就好了吗?
向前付诸行动,不忘向后观看自己
结果是中性的,不能期待只有好,没有坏
用主观照亮他人,却照不见自己的盲点
一切只是「你以为」,我们其实从未真正思考过
创造理智的「认知─情绪─行动」人生轮
‧走出自我误解的迷局:一切只是戏论
 
第三章 弱化末日感,看见当下事物如实模样
每当事情发生的时候,
「不会改变」「不会变好」
会让我们以为末日将至,甚至退缩不前。
理解「得」与「失」会同时发生的事实,
扭转忽略了「得」、只看到「失」的旧思维,
接受并贴近事物「如实」的样子。
 
人类天性悲观
未来当真不会改变,也不会变好?其实是对变化的敏锐度不足
对未来的认知维度太窄又太短
对抗大脑思考节能的天性
为「悲观」找一位旗鼓相当的对手
提高对「得」的认知敏感度
将关注焦点从「别人」身上,转向「过去的自己」
多了些得,也多了些失;没有更好,也没有更坏
‧走出自我误解的迷局:成为理性乐观派
 
第四章 停止陈述,贴近真实人生故事版本
人天生爱说故事,
又只能说出「因为……所以……」,
过于简化了问题。
停止在情绪上打转,多想「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建立多因论世界观,
就此松绑激情、紧绷、冲动的扭曲情绪。
处理事情的三种错误心态:归因环境、不够努力、能力不足
 
人类天性爱说故事
问题不是「想太多」,而是我们「想太少」
为现在的诸多困境,找一个过去的原因
你对自我的认知,左右陈述内容好坏
私奔效应:以为遇事不顺,只要逃离单一原因就好
松绑对一因论的执念
多因论的世界观,才是真正的尊重
‧走出自我误解的迷局:掌握因,得出你想要的果
版权状态
获奖信息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