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饥渴石》
  • HUNGERSTONE
  • 图书类型:惊悚悬疑      浏览次数:77
  • 作者:Kat Dunn
  • 出 版 社:Bonnier
    代理公司:WME/ANA/Jessica
    页    数:336页
    出版时间:2025年2月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电子稿
  • 联系人:Rights
内容简介
对早期吸血鬼文学的致敬,1872年爱尔兰作家乔瑟夫·勒芬纽创作于所创作的《卡蜜拉》(Carmilla)将迎来现代化诠释,一切焕然新生。

十九世纪,谢菲尔德外围荒芜的峰区。莱诺尔的人生困境摇摇欲坠,作为钢铁大亨的妻子,她与亨利十年的婚姻渐趋冰冷,而且没能为丈夫诞下子嗣。亨利为拓展事业版图,将家庭从伦敦迁往谢菲尔德,一场生死攸关的狩猎悄然逼近——按照古老传统,狩猎季既是清算旧怨的时刻,更是残酷的生存游戏:若子弹击穿人类胸膛,那不过是猎物自寻死路。

狩猎前夕,他们偏远居所附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神秘女子卡蜜拉从此步入莱诺尔的人生。卡蜜拉拒绝与众人共餐,而且白日里苍白虚弱,夜晚则容光焕发。卡蜜拉悄然唤醒莱诺尔灵魂深处的饥渴。与此同时,附近村庄的少女接连患上怪病,最终被可怕的饥饿感所吞噬。

一边是努力想挽回丈夫的温情,同时也抵抗着卡蜜拉的致命诱惑。撕扯中,莱诺尔逐步揭开过往谜团,却发现自己早已陷入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拒绝诱惑将被毁灭,而接受诱惑将引发浩劫。

以工业革命时代为背景,人类那日渐膨胀的饕餮欲望为线索,《饥渴石》在荒芜峰区的暴力美学中重构女同性恋吸血鬼题材。这是一部关于欲望的史诗:压抑则是毁灭,放纵即成灾难。

“《饥渴石》是哥特小说的醉人之作。莱诺尔关于自我觉醒、背叛与权力的毁灭性故事,既感官又凶残,堪称时代经典。”
——汉娜·卡纳(Hannah Kaner),《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作者,著有《弑神者》(Godkiller)

【多写两句】

《卡蜜拉》(Carmilla)获誉为最成功的早期吸血鬼文学之一,“引诱人心”的力量成为吸血鬼的标志之一——当然,我们不是在上什么文学课,这不重要,事实上,以现在的角度看来,《卡蜜拉》可以说是乏善可陈,勉强和“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搭上边,但时代的局限又让人趣味索然。

那么这部《饥渴石》呢?故事梗概基本上都在内容简介里——除了“饥渴石”这个重要线索。莱诺尔和亨利在谢菲尔德的山区购置了一栋古老庄园,而庄园附近有一座孤立石山,名为“饥渴石”,表面上它只是英格兰乡下的又一块石头,但随着剧情推进,“饥渴石”逐渐显露出三重含义:

欲望的实体:“饥渴石”能感知人心欲望的存在,尤其回应女性的痛苦、压抑和渴望。莱诺尔对婚姻、身体、爱与自由的复杂感受,都在“饥渴石”的梦境与召唤中体现。
血与牺牲的呼唤:“饥渴石”对血有反应——不论是身体的自然流血、梦境中的吸血,还是最终的献祭仪式。只有通过“牺牲”(尤其是女性自我牺牲)才能唤醒或安抚饥渴石。
旧世界的遗毒或遗产:它是旧时代的遗迹,饱含宗教、原始信仰与祖辈的诅咒。它保留着古老的“渴望”与“记忆”,并对现世女性的挣扎投下阴影。

而卡蜜拉,故事没有直接描写,但她似乎是饥渴石的一部分或其化身,代表着永不满足的欲望、野性与禁忌的魅力。她的出现与莱诺尔的梦境同步,预示饥渴石的召唤已开始。她的影响力神秘而压倒一切:让女仆吃她的头发、让莱诺尔失控、甚至动摇了莱诺尔对自己身份的理解,沦陷在对血肉欲望的情欲中。最终,卡蜜拉与饥渴石共鸣,象征着旧世界女性的“复仇”与“觉醒”。

最后,卡蜜拉诱引莱诺尔举行抚慰“饥渴石”的仪式,而莱诺尔选择牺牲自己来平息饥渴石的愤怒与贪婪。这一行为打破了饥渴石的诅咒,也解放了村庄中世代以来的恐惧。莱诺尔死去的一刻,饥渴石却释放出一道温和的光,将她“封印”而非杀死,仿佛在给她一个赎罪后的重生——这与原作《卡蜜拉》结局的处刑截然不同,故事迎来一个温暖的结局。

故事的最后,村庄恢复了宁静,亨利带着对莉诺尔的记忆离开,继续生活。而莉诺尔的命运,被隐晦地留在饥渴石中,成为一个“等待重生”的传说”。
相关资料
版权状态
版权已授:美国、英国、波兰、乌克兰
获奖信息
·CrimeReads “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罪案小说”
·Book Riot双重推荐:“Goodreads 2025年最受期待恐怖小说”、“全网书单推荐的2024年最受期待酷儿小说”
·Her Campus“重点推荐2025年即将问世的8部作品”
·《滚石》杂志 “2025年最令人期待的10本书”
·THEM编辑精选“2025年十大期待作品”
·Scary Mommy“2025年从回忆录到浪漫奇幻的11部必读作品”
·Polygon“2025年44部最激动人心的科幻奇幻书单”
·Lit Hub“2025年文学中心最期待图书”榜单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