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18日,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在丈夫的周末度假屋附近散步并不见踪迹两天之后,人们从欧塞河(River Ouse)中找回了她的尸体。半个多世纪以来,伍尔夫的自杀被归咎于所谓的抑郁症、两极型异常(bipolar disorder,也叫躁郁症——译注)、以及在二次世界大战的狂轰滥炸期间,她的精神世界在她的两处伦敦寓所被炸得灰飞烟灭之后跟着所受到的损伤。尽管伍尔夫被认为是一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者之一,但她的死亡实质上也归咎于这种声誉的弱点。最后,小说《艾德琳》(ADELINE)精彩再现了将弗吉尼亚•伍尔夫带到那条河边的一些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与这位主人公相称的一个结局。这本书作为一本雄心壮志的作品,以伍尔夫自己的一贯方式,大胆探索了作家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时间跨度从她开始创作《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的那个夏天,一直到她完成《幕间》(Between the Acts)的那个冬天。
这本书不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这位作者,而且也描绘了她的社交圈,著名的(或者说声名狼藉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Bloomsbury Group),同时,该书也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看见那片不但赋予了所有人灵感也给他们都带来了厄运的黑暗。《艾德琳》就其本身而言堪称一部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