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亮点:
融合作者个人的亲身经历与来访者、研究参与者和学生的故事,提供了广泛的视角
呈现了一幅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沉默类型学”图景,并探讨了它们与情感和价值观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整合性的方法,在心理学、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处探索幸福。
在《静默之旅:通向情感幸福的心理学与修炼》中,作者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大学教授、教育者和研究者,带领读者踏上一场发人深省且触动心灵的旅程。她在书中分享了源自其来访者、学生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原生视角与真实故事。在众多叙述方式中,作者选择了民族志和自我民族志的叙述方法,为读者奉上心理学的洞见,针对“沉默是什么”以及“人在静默中应该有何感受”这些议题上存在的海量谬误,提供了及时、批判性且透彻的对比视角。
读者将接受挑战,去追求在与自己、他人、自然、艺术沟通或连接时的平衡之道。无论是在大自然中、工作会议上、旅途中、课堂上、治疗室里,还是餐桌旁,沉默如同人生的坐标,而这本书则是我们驶向幸福安康时一份不可或缺的指引,帮我们生存,助我们成长。
《静默之旅:通向情感幸福的心理学与修炼》
导言
序(马克•弗里曼)
第一部分 这并非真正的沉默
第一章:沉默不是什么
第二章 沉默并非线性,心灵亦非如此
第二部分 静默之旅的地图
第3章 沉默:论关联性、深度与美
第4章 沉默与社会互动的流动
第5章 自我中断与作为内在及外在对话阻碍的沉默
第6章 沉默的他人:权力动态与人际连接
第三部分 论语言的局限
第7章 简谈我们的情感世界
第8章 沉默与我们的情感世界
第四部分 沉默将引领我们至何方
第9章 沉默将引领我们至何方:沉默与专注力
第10章 沉默将引领我们到达何方:创造力、想象力与欣赏力
第五部分 作为边界的沉默
第11章 沉默作为边界:划定过渡的界限
第12章 关系背景下的边界是什么?
第六部分 向内、向前、向家园迈进
第13章 北地暗夜更为凛冽:进行沉默之“对话”
第14章 沉默作为探索自我与探索世界的方法
后记:论心理学中书写他人与自我:一种方法论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