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康克声音中的那份暖意让我们整个团队深深着迷。在构建极简叙事方面,康可得功力非凡,无论是前提设定还是具体呈现,而且后者尤为优雅,在抽象性与主题深度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以大师手笔探讨了‘栖居’——无论是字面意义还是隐喻意义——的真谛:栖居于一栋房屋、一个躯体之中,以及栖居在与他者的关系里,无论这他者是人类还是猫咪。从最初几页起,我就感到一种渴望,想要长久驻留在叙述者引领我们进入的空间之中。”
无名的叙述者搬进一所房子代为照看猫咪。初衷是渴望远离不得不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压力环境,寻求独处,最终却发现与猫咪相处也挑战着关系与联系。透过与猫咪不断变化的关系,叙述者审视自己的生活,猫咪便成了映照叙述者与他人失败关系的镜像——痴迷与昔日学生的情欲,嫉妒那位毫不费力就能展现少年般阳刚气质的同事。房屋及其周遭环境时而危机四伏,时而充满希望。泰晤士河潮水涨落,将城市卷入淤泥,自然世界变得诡异而怪诞。向万花筒般的散文中窥探,《如何共同生活》探究了自然与男性幻想之间的关系,质疑了自然文学体裁中蕴含的人类投射与欲望,并探索了人类与非人类之间——以及人类彼此之间——可能建立的真实关系。
【多写两句】
“真正的共处,始于承认孤独的不可解。”
时至今日,我还是很难轻易接受家里有只猫。虽然布偶的智商不算高(也有很大可能她只是不喜欢搭理我),但相处三年下来,喊那个我们给她的名字,她总算是有了反应——不咸不淡有点烦地抬头看我一眼,又继续干自己的事。
听说猫正逐渐取代狗,成为一线城市最受欢迎的宠物,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个人以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的猫省心,不需要遛,准备好水和粮,就多了一个可爱且不烦人的室友。而如果想从一些更私密、更本质的视角解读,我认为这部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作品会是个不错的引子。
叙述者与猫的相处折射了当代“人”所深陷的三种相处困境:空间(房子)、肉体(自己)、关系(与他者)。随着叙述者引领我们与猫咪(源氏、小美)相处,我们逐渐探索对孤独的祛魅(孤独是人之为人的必然状态)、对亲密关系的解构(不懂拒绝、不懂索取、不懂爱),以及对自我实现的批判(看似无用的体验,比成功学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我认为高敏感人群都会喜欢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