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未发掘的自我:重塑思维、唤醒潜能的十场蜕变》
  • THE UNTAPPED SELF: Ten stories of transformation to shift your mind and awaken your potential
  • 图书类型:非小说      浏览次数:35
  • 作者:Gerad Kite
  • 出 版 社:New River Books
    代理公司:C&W/ANA/Winney
    页    数:304页
    出版时间:2025年9月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电子稿
  • 联系人:Rights
内容简介
二十七岁那年,杰拉德遭遇了一场彻底改变人生的精神崩溃。传统治疗束手无策,他转而寻求替代疗法,潜心研习中国古代哲学与针灸之道。这套医学体系认为,人类由自然界的五行(木、火、土、金、水)构成。五行平衡则生机蓬勃,失衡则陷入混沌。尽管最初心存疑虑,但对健康的渴望让杰拉德最终迈出信念之跃——这一跃,为他开启了全新的人生,何为“存在”,何为“道”。

如今杰拉德已成为五行针灸的大师,并在这部非凡著作中讲述了十位患者的疗愈故事。这些患者与他有着相似经历,在治疗过程中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通过真实再现疗愈工作第一线,作者深入剖析了他们跌宕起伏的复杂人生经历,并对现代人关于幸福与成就的固有认知发起挑战。

这些引人入胜的案例研究诠释了人类情感的核心——爱恋与失落、挣扎与胜利,并指明了一条通往疗愈与新生的蜕变之路。

目录
1.破碗
2.照海
3.厌颊
4.迎香
5.听宫
6.地机
7.飞散
8.疲宫
9.穿行之间
10.太渊
尾声
术语表

【前言】

“中国古人早就知晓,肝脏如草木可逢春再生,而西方直到二十世纪才发现——这还不够神奇吗?”

二十五岁生日刚结束不久,我的生活就分崩离析。表面看来,我样样光鲜——新婚燕尔,成为一家蓬勃发展企业的合伙人,在旧金山开拓新生活。但华丽表象之下暗流汹涌:婚姻形同虚设,抑郁缠身,药物滥用成瘾。短短数月间,我在这个机遇之邦苦心经营的生活轰然倒塌。

一年前,醉酒中,我做了个决定,抛下一切来到美国。我曾在伦敦与深爱的他合开旅行社,尽管情欲暗涌,我们始终将关系维持在“柏拉图恋爱”的阶段。他离开后,巨大的悲伤与挫败让我逃避现实,白日借助工作消极抵抗,夜间又用酗酒来麻痹自己。合伙关系破裂九个月后,我仍深陷他离去的痛苦。某夜借着酒意,我拨通了曾登门造访的一位美国女士的电话——她曾在《纽约时报》读到我们的事迹后邀我共赴加州。一个月后,我亲手结束苦心经营的事业,飞往美国。

旧金山令人既兴奋又恐惧。这座城市正处于互联网浪潮的阵痛中,而波西米亚遗风随处可见。长发短裙的嬉皮士与快节奏生活的创业者交织,咖啡馆书和店外弥漫的药品味道顽强抵抗着时代洪流。但最深刻的记忆,却是卡斯特罗区街道上那些眼窝深陷、拄着拐杖的消瘦年轻人——他们是无情瘟疫的牺牲品。在这里,橙汁掺药是常态,出身背景无关紧要,每个人都认识因艾滋病去世的朋友。这座叛逆者与逃亡者的享乐主义天堂,只要活得够久就能实现任何可能。我白天疯狂赚钱,夜晚与朋友在酒精和药物的迷雾中徒劳地寻求自我。

旅游签即将到期时,我与贝丝戏剧性相遇,再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龙舌兰酒促成了我们的谈心,让我们发生关系,数月后,签证压力让我们在市政厅台阶下结为夫妻。贝丝宣布怀孕时,现实给了我沉重一击。二十岁的她即将成为母亲,而这段始于毒品催化下的权宜婚姻正走向终身承诺。经过痛苦抉择,我们选择堕胎。我终因无法承受传统婚姻的束缚而结束关系,但放弃为人父的机会已经成为我的永久伤痛。

重获自由的我被罪恶感与孤独吞噬,身心健康急剧恶化。牙龈出血不停,每夜在汗湿的被褥间挣扎寻求内心平静。始终压抑情绪的我,第一次意识到自童年就戴上的“坚强面具”已然失效。崩溃边缘,我向挚友求助,对方推荐我尝试针灸治疗。

面对针灸师埃米特时,我几乎无法回答他那些“鸟语”般的问题。但是,他指尖轻触我手腕测量脉象时,银针带着温暖能量流遍我全身,我感受到久违的希望与轻盈。那夜安眠后,清晨凭窗吸烟时与公交车上女子的对视微笑,让我莫名确信一切都会好转。

数周治疗后,我终于能观审视自身情感,就像观看自己主演的电影一般。出乎意料地,我产生强烈的归乡冲动。回到伦敦后,安妮,我的亲戚,欢呼“你醒了!”,并推荐我进入佩林学院学习格式塔心理学.我被迫直面内心无端的评判与偏见,首次尝到自我觉察的滋味。

埃米特留下的“镇静之木”字条引领我找到诺丁山的玛德琳。她解释五行理论时说道:“中国古人早就知晓,肝脏如草木可逢春再生,而西方直到二十世纪才发现——这还不够神奇吗?”这种医学体系的魔力让我着迷。每周前往考文特花园听汉学家讲座,针灸种下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某个秋日阴沉的午后,我向玛德琳倾诉,我虽然对心理培训很感兴趣但无法视其为职业。“何不学针灸?”她反问,“显而易见,你热爱这门艺术。”

那天,走出诊所时,一个人步履轻盈,仿佛找到了新的人生——那个人就是我。
相关资料
版权状态
获奖信息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