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技术哲学导论》
  •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 图书类型:大众哲学      浏览次数:54
  • 作者:Mark Coeckelbergh
  • 出 版 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代理公司:ANA/Jessica
    页    数:336页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电子稿
  • 联系人:Rights
内容简介
面对21世纪的技术机遇与挑战,《技术哲学导论》提供了该领域最新且最全面的学术概览。本书不仅涵盖经典理论与方法,更突破传统框架,探索更广阔的理论体系及领域新动态——包括对技术新发展的哲学回应。著名学者马克·科克伯格着重阐释新技术发展如何激发哲学思考与反思,并探讨技术哲学家如何更深入地与哲学其他子学科以及艺术、政策等非学术领域开展互动。

本书亮点:

 提供对技术哲学的全面、系统且与时俱进的介绍
 涵盖各种案例研究
 涉及技术哲学以外的相关领域,如伦理学、语言哲学、创新和政策研究
 展示了技术发展如何激发哲学思考
每章都以复习题、讨论题、推荐阅读和关键词结尾,便于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全书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何为技术哲学?

导言
案例/技术:核技术与原子弹
1.1 技术之思
1.2 研究方法、全书结构与章节概要

历史与图景
案例:技术、知识与记忆
2.1 起源:两个古代神话
焦点:贝尔纳·斯蒂格勒
2.2 学科简史
技术:时间机器
2.3 历史语境、学科格局与批判性质疑
技术:工业革命
焦点:卡尔·米切姆

第二部分从理论出发思考技术

3. 现象学与解释学:海德格尔、麦克卢汉与当代研究
案例/技术: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关于掌控的追问
3.1 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超越工具性技术理解
焦点:马丁·海德格尔
3.2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解
焦点:马歇尔·麦克卢汉
焦点:莫里斯·梅洛-庞蒂
案例/技术:互联网
3.3 技术现象学与解释学当代研究
案例/技术:人工智能
焦点:休伯特·德雷福斯

4. 后现象学、物质解释学与中介理论
案例/技术:驾驶汽车
4.1 导言:经验转向
4.2 伊德的后现象学与物质解释学
焦点:唐·伊德
案例/技术:作为准他者的机器人
4.3 当代后现象学与中介理论
焦点:彼得-保罗·韦尔贝克
技术/案例:医学超声检查
4.4 批判性讨论

5. 批判理论与女性主义
案例:企业资本主义语境中的数字技术
5.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技术
焦点:卡尔·马克思
5.2 马克思2.0:社交媒体与剥削
案例/技术:社交媒体与Web 2.0
5.3 超越马克思的技术批判理论:从马尔库塞、福柯到芬伯格与温纳
焦点:米歇尔·福柯
案例:监视:圆形监狱与机场安检
案例:偏见算法与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算法:职业筛选、刑事司法与在线商店
焦点:安德鲁·芬伯格
焦点:兰登·温纳
5.4 女性主义技术思考
案例:家用机器人设计
焦点:唐娜·哈拉维
5.5 批判性讨论

6. 实用主义、分析路径与跨文化哲学
案例/技术:新生儿护理与技术
6.1 实用主义
焦点:约翰·杜威
6.2 分析技术哲学
技术:货币与当代金融技术(加密货币与区块链)
焦点:约翰·塞尔的社会本体论
6.3 跨文化/超文化技术哲学?
焦点:吉尔伯特·西蒙东
案例/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与美好生活

第三部分 从技术出发思考技术
7. 从信息技术到信息哲学与伦理
技术:数字与虚拟世界、《黑客帝国》及其超越
7.1 导言
焦点:诺伯特·维纳
7.2 信息万象:弗洛里迪的信息哲学与伦理
案例/技术:假新闻与互联网
7.3 批判性讨论
7.4 技术哲学的结论

8. 从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到道德地位与人际关系思考
案例:自动驾驶汽车
8.1 导言
8.2 道德机器?关于道德能动性的讨论
案例:偏见算法
8.3 关于道德受动性的讨论
8.4 问题转向:走向关系型思考
焦点:伊曼纽尔·列维纳斯
8.5 性爱机器人争论与人际关系:女性主义(平等主义)追问
技术:性爱机器人
8.6 人类、非人类与超人类存在

9. 从基因工程与赛博格到超人类主义与后人类主义
案例/技术:基因编辑
9.1 导言
9.2 超人类主义与人类增强
9.3 后人类主义与赛博格
焦点:哈拉维
焦点:斯特拉拉克
焦点:布鲁诺·拉图尔

10. 从气候变化与地球工程到对"自然"的质疑与"人类世"思辨
案例/技术:太阳辐射管理作为地球工程方法
10.1 导言:地球危机启示录
10.2 "自然"之困:现代与非现代进路
案例/技术:中央供暖与燃木火炉
10.3 人类世:若干哲学回应

第四部分 超越技术哲学的思考(技术哲学+)

11. 技术哲学与其他哲学:重联哲学子学科
案例/技术:社交媒体(2)及其生活影响
11.1 导言
11.2 伦理学与道德哲学:德性之思与技术之思
11.3 哲学人类学:人之思与技术之思
技术:人工耳蜗
11.4 语言哲学:语言之思与技术之思
焦点:约翰·塞尔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11.5 其他子领域例示
11.6 技术哲学家的结论

12. 技术哲学与其他学科:跨学科与超学科研究
案例/技术:机器人学与跨学科性
12.1 导言
12.2 技术哲学家超学科工作范例
焦点:德博拉·约翰逊
技术:人形机器人
焦点:维贝·比杰克
12.3 超学科工作的挑战

13. 技术哲学与学术界外的实践
案例/技术:"杀人无人机"与行动主义
13.1 超越学术界:创新、政策与艺术
焦点:耶罗恩·范登霍文
焦点:罗伯特·弗罗德曼
技术:智能手机、平板与其他智能设备
13.2 技术哲学研究未来方向与教育影响建议
相关资料
版权状态
获奖信息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