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克莱夫吃鳄鱼》系列
Clive Eats Alligators
图书类型:
儿童故事绘本
浏览次数:
72
作者:
Alison Lester
出 版 社:Hachette Australia
代理公司:Hachette Australia/ANA
页 数:32页
出版时间:2006年3月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电子稿
联系人:
Rights
内容简介
系列卖点:
地域感与普适性平衡:书中细节(如克莱夫的足球服、妮基所属的冲浪俱乐部)暗示了澳大利亚背景,但孩子们的活动(探索、运动、兴趣体验)大多具有 “普适性”,能让不同地区的小读者产生共鸣,同时传递轻松愉快的氛围。
角色塑造鲜活生动:通过 “闲暇活动选择” 展现孩子的个性 —— 有的爱冒险,有的爱运动,有的爱探索,没有 “模板化” 形象,让小读者能从角色身上找到与自己或朋友相似的特质,增强代入感。
插画的双重作用:采用明快的 “水彩 + 钢笔” 画风,既精准捕捉了孩子们的 “冒险精神”,画面中散落的小物件(如工具、玩具、场景道具)还能成为 “配对游戏” 的素材,让阅读从 “看故事” 延伸到 “玩互动”,提升趣味性。
助力低龄读者阅读:文本简洁,句子结构重复(如 “XX 做某事” 的句式),符合幼儿园至 1 年级 “初阶读者” 的认知水平,能帮助他们建立阅读自信;同时,书中丰富多样的 “兴趣活动” 也能激发小读者主动分享自己的爱好,促进亲子或课堂互动。
系列介绍:
厄尼(Ernie)、罗西(Rosie)、弗兰克(Frank)、特莎(Tessa)、妮基(Nicky)、克莱夫(Clive)和塞莱斯特(Celeste)七个孩子的故事。
“克莱夫吃鳄鱼” 系列以 “喝彩个性、拥抱独特” 为核心,通过七个孩子截然不同的喜好与选择,传递 “勇敢做自己” 的价值观。正如故事中呈现的:弗兰克早餐爱吃麦片,罗西偏爱培根鸡蛋,而克莱夫却 “偏偏喜欢吃鳄鱼”—— 这群孩子用各自特别的方式,打破 “千篇一律” 的常规,让小读者明白 “不一样” 并非奇怪,而是值得骄傲的特质。
系列不仅能激发低龄读者主动提问(比如 “克莱夫真的会吃鳄鱼吗?”)、分享自己的独特喜好,还通过艾莉森・莱斯特明快欢乐的插画与充满 “生活熟悉感” 的文字(比如早餐选择、日常小事),让孩子轻松产生共鸣,感受 “做自己” 的快乐。
第一册:《克莱夫吃鳄鱼》(Clive Eats Alligators,2006 年 5 月)
通过 “早餐选择” 展现角色个性 —— 弗兰克吃麦片,罗西吃培根鸡蛋,而克莱夫偏偏 “喜欢吃鳄鱼”。故事鼓励 “勇敢做自己”,不随波逐流。
系列开篇作,以 “早餐选择” 切入,用克莱夫 “爱吃鳄鱼” 的趣味设定,直观展现 “个性表达”,文字简单、插画鲜活,是低龄孩子的 “个性启蒙” 首选。
第二册:《罗西啜饮蜘蛛》(Rosie Sips Spiders,1989 年 6 月)
聚焦七个孩子的日常生活 —— 工作、居家、玩耍、吃饭、洗澡、睡觉,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 “完美幻想”:比如特莎想躺在四柱床上,克莱夫想蜷在睡袋里,弗兰克想睡在宇宙飞船里,通过 “日常小事” 凸显角色独特性。
第三册:《弗兰克四岁时》(When Frank Was Four,2006 年 5 月)
以 “成长 scrapbook(剪贴簿)” 的形式,记录七个孩子从 1 岁到 7 岁的关键瞬间:弗兰克四岁时吃了三袋糖果鱼,妮基剪了辫子,特莎给猫打扮,厄尼开始戴眼镜,克莱夫去掉了自行车辅助轮,罗西的小马在圣诞清晨到来,塞莱斯特第一次跳芭蕾就获得满堂彩。融入数数游戏与记忆互动,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第四册:《特莎拍蛇》(Tessa Snaps Snakes,1991 年 1 月)
以 “情感分享” 为主题,书中角色主动聊起 “让自己笑或哭的事”“小秘密”“赚零花钱的方式”,引导小读者敞开心扉,和角色分享自己的感受。
引导孩子聊 “开心 / 难过的事”“小秘密”“赚零花钱的方式”,是亲子沟通、情绪认知的优质绘本。
第五册:《塞莱斯特航行去西班牙》(Celeste Sails to Spain,1999 年 1 月)
系列经典角色(弗兰克、克莱夫、妮基等七人)再度集结,有的去动物园探险,有的在梦境中开启奇幻旅程。故事鼓励孩子 “大胆想象、尝试新事物”,延续系列 “尊重个性” 的内核。
第六册:《厄尼跳迪吉里杜管舞》(Ernie Dances to the Didgeridoo,2001年1月)
作为 “克莱夫吃鳄鱼” 系列的第六部作品,本书聚焦主角厄尼(Ernie)的全新冒险 —— 他离开城市,前往澳大利亚北部的阿纳姆地(Arnhem Land,澳大利亚原住民保留地)生活,并用书信向昔日的好友们(克莱夫、妮基、罗西、弗兰克、特莎、塞莱斯特)分享这段新奇经历。
阿纳姆地的人、气候、植物和动物对厄尼来说都是全新的。他给每位朋友写一封信,信中不仅描述了阿纳姆地 “六个季节”(注:原住民传统历法中的季节划分,与常规四季不同)里的独特景象,还记录了自己和当地新朋友的日常活动:既有抓青蛙、踢足球这类熟悉的游戏,也有投掷鱼叉捕澳洲肺鱼、跳传统舞蹈等充满原住民文化特色的体验。
故事结尾的跨页插画里,厄尼的朋友们还模仿起了阿纳姆地的玩法 —— 塞莱斯特踩着高跷跳舞,克莱夫画了身体彩绘,罗西学着做原住民传统面包 “丹珀”(damper),让这份跨越地域的文化联结变得温暖又有趣。
衍生纸板书:《想象》(Imagine,2017 年 8 月)
系列衍生纸板书:以 “自然探索” 为主题,引导孩子想象自己身处丛林、海底、冰雪之地、农场、月光下的灌木丛、非洲草原、史前沼泽,再翻页寻找当地的动物。
内页插图:
相关资料
【亮点解析】
《书单》Booklist、《学校图书馆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推荐书籍
6 册书覆盖 “个性启蒙、成长记录、情感表达、文化认知、想象力激发” 五大主题,从不同维度陪伴孩子成长,避免单本书阅读的碎片化,形成完整的 “个性教育” 阅读链。
“好友团” 系列的轻松续作,核心围绕 “个体独特性” 与 “闲暇乐趣” 展开,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连贯情节或高潮冲突,而是通过展现 7 个孩子在不同场景中的活动,塑造鲜活立体的角色形象。
版权状态
获奖信息
媒体评论
暂无记录
点击了解此书作者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13-2025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008号
网站导航
网站首页
图书推荐
作者介绍
视频中心
英文书目下载
中文书目下载
中文畅销
最新动态
大事记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