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袭露露·米勒( Lulu Miller)的《鱼为何不存在》(Why Fish Don’t Exist)、凯瑟琳·雷文(Catherine Raven)的《狐狸与我》(Fox and I)及凯瑟琳·梅(Katherine May)的《冬日》(Wintering)的精神内核,该书既是对自然世界的优美探索,亦是对失去与悲伤的沉思,更寄托着重生希望的祈愿。
母亲离世的悲痛如影随形,苏珊娜·查尔斯顿(Susannah Charleson)再度辗转难眠,而她与失眠的抗争已持续多年。午夜时分,一声尖锐的啼叫在夜色中回荡(是人?是动物?还是什么?)。苏珊娜被吸引到门廊,突然坠入童年记忆的漩涡——那同样的声音,是狐狸在黑暗中哀鸣与对夜晚的痴迷,让年幼充满好奇心的她辗转难眠。人类沉睡时,世界在做什么?植物、动物与昆虫在夜幕下过着怎样的生活?
于是,一个念头应运而生——她将那些焦虑难眠的时光用于午夜园艺。她研究起中世纪的“双睡”习俗:人们每夜分两次休憩,中间穿插着活跃的深夜活动。她查阅了房屋所在地的历史沿革与土壤特性,收集园艺工具、装备、种子及科研级显微镜,计划在世人沉睡的夜晚年复一年地起身劳作,将杂乱的庭院打造成美丽的花园圣所与野生动物栖息地。冻土、顽固的树根、一次摔倒弄坏了闹钟、一场过境的龙卷风,还有一条喜欢制造惊喜的四英尺长蛇,让开端充满坎坷。但随着每个夜晚的流逝,当点滴进展逐渐显现,苏珊娜在黑暗中发现的竟是启示与救赎。
《午夜园丁》以优美的笔触探索科学与自然世界,更深入人类灵魂的奥秘。唯有当世界足够宁静,我们才能真正倾听、观察,不仅欣赏,更能理解——唯有此时,这样的探索才得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