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北京代表处

  • 《奎妮》
  • QUEENIE
  • 图书类型:女性小说      浏览次数:122
  • 作者:Candice Carty-Williams
  • 出 版 社:Gallery/Scout Press
    代理公司:RML/ANA/Jackie
    页    数:352页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电子稿
  • 联系人:Rights
内容简介
“悄然征服人心……令我深深着迷。”
——罗克珊·盖伊(Roxane Gay),《纽约时报》畅销作家

好评如潮的现象级处女作,获《纽约邮报》盛赞为“天才作家的惊艳亮相”,以毫不妥协的黑人视角、令人卸下心防的坦诚与睿智犀利的笔触,道尽了在寻爱路上迷失自我的当代女性心声。

奎妮·詹金斯,女,二十五岁,牙买加裔英国人。奎妮生活在伦敦,游离于故土和英伦两种文化之间,却始终难以真正融入任何一方。她在一家全国性报社工作,被勾心斗角的白人职场裹挟,终日与其中产阶级的同事们暗自较劲。与交往多年的白人男友分手后,奎妮在错误的慰藉中迷失自我——那些闯入她生活的危险男子,虽短暂填补了内心空虚,却让她在自我否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奎妮在一次次荒唐抉择中跌撞前行,她不断叩问自我:“你在做什么?为何这样做?你想成为谁?”——在这个总是替女性预设答案的时代,这些也正是每个清醒女性必须直面的人生课题。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坎迪斯·布什内尔称其为“关于性、友谊、自我认知的必读之作”。这部作品具有惊人的共鸣感,探索了现代女性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多写两句】

故事开始时,奎妮·詹金斯正在妇科检查椅上,内心充满焦虑——她与白人男友汤姆的关系出了问题,而这次检查更让她担心自己的身体。很快,我们了解到她和汤姆决定“暂时分开”。这个决定主要由汤姆提出,奎妮被迫同意,这让她瞬间无家可归,因为一直以来她都与汤姆同居。

奎妮不得不搬回南伦敦,暂时寄住在她那思想传统、管教严格的牙买加祖父母家。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文化上的窒息。她的职业生活也同样令人沮丧:她在一家全国性报社工作,作为办公室里为数不多的有色人种女性,她常常感到被孤立,并被要求负责那些与“多元化”相关的、不被重视的项目,而她的白人同事却能得到更有意义的任务。

与汤姆分手后,奎妮的情感世界彻底崩塌。为了逃避痛苦、确认自己的吸引力并获得短暂的亲密感,她开始了一系列随意且不健康的性关系,选择最糟糕的约会对象:这些男人包括一个只把她当作性对象、事后几乎不和她交谈的室友;一个在出租车后座就急不可耐、毫不尊重她的约会对象;还有一个在亲密时强迫她扮演“黑人女孩”刻板角色、充满种族歧视意味的男人。

整个过程中,她的核心支持系统是一个名为“可可豆”的三人闺蜜群组(包括她最好的朋友凯瑟琳)。她们通过不断的短信交流,为她提供建议、吐槽和毫无保留的支持,成为她混乱生活中的清醒声音。她的家庭,特别是她的母亲和姑妈,则不断向她施压,询问她为何不与“体面”的汤姆复合,并对她的人生选择指手画脚,这加剧了她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故事始于她与交往多年的白人男友汤姆的一次“暂时分手”。这场分手让她陷入巨大的情感危机,无家可归的她被迫暂时寄住在思想保守的祖父母家,生活彻底脱离了轨道。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和逃避分手的痛苦,奎妮开始了一系列“糟糕的决定”。她沉迷于一系列毫无意义的随意性关系中,这些“危险的男人”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安慰,反而不断侵蚀着她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她在性爱中寻求被需要的感觉,结果却适得其反,让自己在身体和情感上都受到伤害。

奎妮的自我毁灭行为愈演愈烈,她的心理健康急剧恶化。她出现焦虑发作,在工作中无法集中精力,生活一团糟。一次特别危险的遭遇后,她终于意识到自己需要帮助。

朋友们的敦促下,她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在治疗中,她被迫直面那些驱动她行为的深层创伤:

童年创伤:我们了解到奎妮的母亲在情感上是疏离且有虐待倾向的,而她的父亲长期缺席。她从小被母亲交给祖父母抚养,这种被抛弃感深深影响了她,导致她极度渴望被爱,却又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健康的爱。

身份认同危机:作为在英国长大的牙买加后裔,她感觉自己既不够“英国”,也不够“牙买加”,在两个世界中都像个局外人。职场中的微歧视和约会中遭遇的种族物化让她对自己的黑人身份感到困惑和痛苦。

小说的后半部分聚焦于奎妮艰难的康复之路。她与那些对她有害的男人彻底断绝关系。她与家人,特别是她的母亲,设定界限,并尝试说出自己童年时的感受。经历了一次工作上的重大危机后,她最终决定离开那家令人窒息的报社,去寻找一份更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

汤姆重新出现,希望复合。然而,此时的奎妮已经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本身也存在问题——例如,汤姆从未在她与他的白人家庭相处感到不适时真正支持过她——她最终拒绝了汤姆,这是她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她选择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维系一段不健康的关系。

小说没有给出一个“从此幸福快乐”的童话结局,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开始。奎妮搬进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公寓,开始了新的工作,并继续她的心理咨询。她明白“自我疗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目标。最后一幕是奎妮与她的闺蜜们在海边度假,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她仍然是那个“混乱”的奎妮,但她学会了接纳自己,并正在为之努力。

小说以一句话结尾:“她正在努力。”(She was working on it.)

这个结局完美地总结了全书的核心:成长不是要变得完美,而是有勇气直面自己的破碎,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修复和建设。
相关资料
现已改编为Hulu原创剧集
版权状态
版权已授:巴西、克罗地亚、捷克、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立陶宛、俄罗斯、斯洛文尼亚、瑞典、土耳其
获奖信息
·NPR、《时代周刊》年度好书
·《妇女节》《新闻日报》《出版人周刊》《Bustle》《Book Riot》年度最受期待作品
·英国图书奖年度最佳图书
·科斯塔首作奖短名单
·女性小说奖长名单
·GoodReads读者选择奖提名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