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初,《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传说席卷欧洲。法国翻译家安托万·加兰根据阿拉伯传统文献进行编译,这些故事很快便出现多种语言版本。但完成十余卷后,加兰面临素材枯竭的困境。此时,一位年轻的叙利亚人汉娜·迪亚布登场——他曾协助加兰的朋友保罗·卢卡斯为赞助人路易十四进行寻宝远征。迪亚布是否知晓新的故事?当然。这位来自阿勒颇的讲述者自幼耳濡目染各种奇闻轶事,更难得的是他拥有创作天赋。于是,他结合与卢卡斯寻宝的经历、同赴凡尔赛宫觐见国王的旅程,塑造出阿拉丁这个至少部分源于自身生活的角色。
加兰从未公开承认迪亚布的贡献,即便1887年出版译者的日记时,其中提及的叙利亚少年故事家也未被采信。然而一个世纪后,奇迹般地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了迪亚布亲笔日记,其中详述了神灯、洞窟与宫廷等所有要素。
在这部文学考据作品中,马修·泰勒重现了迪亚布在叙利亚与法国的岁月,揭示这段原始素材如何演变为世界最受喜爱的故事之一。他将创作荣誉归还给这位年轻的叙利亚马龙派基督徒——晚年曾在阿勒颇集市斜倚口述传奇的幕后英雄。
目录
序言:戒指与灯
1:璞玉
2:古墓丽影
3:太阳王
4:学者
5:夜之歌
6:讲述
7:传说
8:余波
9:线索
10:梵蒂冈图书馆
11:救赎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