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是一条走钢索的路,
唯有向前迈进,才能看见更美好的未来。
三十三岁那年,她被分派到偏远的山地学校,成为全台湾最年轻的国中女校长。当地原住民家长有严重酗酒、贩卖女儿的问题,于是她和老师们带着睡袋上山做地毯式家庭访问,从人口贩子手中抢救那些濒临失足的女学生。对她来说,校长不只是教育工作者,更是社会工作者,这份强烈的使命感,也促使她颠覆一般传统校长的做法,投入了教育改革的先锋行列。
后来她回到自己家乡的柑园国中担任校长,看到学校的读书风气低迷,许多在地学生纷纷越区就读,而且家长的背景复杂,毕业典礼甚至还得出动警察维持秩序,让她感到十分痛心。但天生「反骨」的她当然不会安于现状,她从亲自割草改善校园环境做起,并且推出多元学习方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展兴趣,甚至自费近百万元培训师资,终于让原本升学率几乎「挂零」的流氓学校脱胎换骨,蜕变成为一流的升学名校。
她始终坚持,教育不是喊口号,而是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她把家长当作「合伙人」,要他们「很不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她,监督她办学;老师更不能只是在象牙塔里传授知识,而是必须替孩子塑造一种视野、理念和自信。她深深相信,学校是造就「人」的地方,也是创造「意义」的场所,必须让学习与孩子的生命经验紧密扣合。面对全球化的时代,想要提升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宏观思考和创意能力,以及对于这片土地的认同感,才能引导他们走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