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影评人安德鲁·萨里斯(Andrew Sarris)曾这样写到:“卓别林无疑是电影塑造出的最重要的一位艺术家。”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出于伦敦,从小家境贫寒。严重酗酒缩短了他父亲蒸蒸日上的事业,梅毒则让他慈爱的母亲先是失去了声音,后来失去了理智。这个孤独的穷孩子是如何进入孤儿与特困生学校,此后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喜剧演员?
卓别林在英国的音乐殿堂中崭露了头角,但是美国使得他一举成名。年仅25岁的他参加杂耍戏班前往美国巡回演出时,他的才华引起了娱乐业巨头麦克·森尼特(Mack Sennett)的注意。森尼特邀请卓别林来到加州,并和他签下了电影合约。从此,卓别林成为了森尼特麾下的喜剧明星,28岁就成为了百万富翁和世界上最伟大的名人。
《幽默大师卓别林的一生》追溯了卓别林的一生和他过人天才的最初来源,展示了他悲惨的童年经历如何塑造他的性格和艺术。卓别林尽管涉及政治丑闻,并拥有臭名昭著的私人生活,但他充满矛盾的复杂性格尚鲜为人知。
本书作者斯蒂芬·M·威斯曼博士(Stephen M. Weissman)抛开卓别林一生中许多事件和人物不表,只是揭示其中隐藏的心理联系,例如:
电影“摩登时代”(Modern Times)中的生产线和卓别林小时候待过的血汗工厂。
卓别林被父母抛弃的经历,以及他的影片中常常出现的类似主题。
电影“舞台生涯”(Limelight)中卓别林与父母的影子。
对于卓别林写过的两本自传,威斯曼博士表示,记忆都是有选择的,自传最迷人的地方就是看作者对过去经历的回忆有哪些误读。心理学家不仅关心现实,也关心记忆。不管对过去如何筛选和扭曲,卓别林表现出来的恰恰都是自己。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入手,看卓别林的成长和他影片情节的关系,正是这本书的关键。
《幽默大师卓别林的一生》精辟描绘了这位银幕传奇人物,以及造就他的那个动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