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读诗、论诗
徘徊诗人的字句诗行,穿梭诗人的意象深渊
诗人所创造的形式,无论是声音、节奏、颜色、腔调,
似乎都在尝试打开作家封闭的灵魂。
《台湾新文学史》作者、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陈芳明
为四十年来的读诗经验,找到安顿的位置
以感性的语言文字,从诗的灵性角度出发
重新评价台湾现代诗到后现代诗的美学典范与艺术成就
《美与殉美》是陈芳明经过千里跋涉之后,所完成的梦想书。从阅读第一本诗集开始,到半世纪的时光已经过去,台湾现代诗的演变,例罗智成、杨泽、陈黎、陈育虹、余光中、方思、郑愁予、林泠、洛夫、周梦蝶、杨牧、商禽、白萩……可以说非常丰富而驳杂,为诗的美学位置找到新的坐标。
《美与殉美》收入陈芳明专文18篇,分成两辑,第一辑是「美」,第二辑是「殉美」。第一辑是主题式综论,探讨不同诗人如何求索孤独、爱欲、纯粹、邪恶、死亡的美感。诗人纵浪大化,投身于世俗的尘土,绝对有他们敏锐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他们具有耳聪目明的凝视,穿透黑暗,看见人间的沉沦,甚至勇敢地将之锻铸成为诗行。第二辑是诗人论,是个人的私密品味,是个人的美感与诗人的相遇。与诗人一起年轻、一起苍老,都留痕在书中的文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