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2012加拿大《环球邮报》100本年度图书
2013桑尼斯•科恩奖(Shaughnessy Cohen Prize)
2013年卡尔加里市W.O.米歇尔图书奖(W. O. Mitchell Book Prize)
2013威尔弗雷德•艾格尔斯顿非虚构大奖(Wilfred Eggleston Prize for Non-Fiction)
2013不列颠哥伦比亚国家奖非虚构类提名(British Columbia National Award for Non-Fiction)
2013查尔斯•泰勒奖文学非虚构类提名(Charles Taylor Prize for Literary Non-Fiction)
看到这本书时,脑海中立时闪现出柏林墙——借人力粗暴堆砌出的一堵墙,将一个国家一分为二,似乎正契合《墙》中所要讲述的一个个关于墙的故事。从最初的铁丝网到最后真正的砖墙,柏林墙看似越来越坚固,但终究未能彻底阻止一边的人逃向另一边。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然而人类从没有停止筑墙的脚步。辛迪奥走访8个因各种原因筑有各种墙的国家,通过与各方人士交流,试图探寻“墙”生生不息的源流,破解“墙”冷漠隔离的密码,展现被“墙”分隔开的人们的真实生活。
无论出于分隔贫民区而建的墙,保护领土而建的墙,还是区隔不同教派而建的墙,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透过一堵堵墙,也许更能看清人类历史的进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并隐隐嗅到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散发出的丝丝缕缕冷冽幽深的血腥味。
什么是倚墙而生?在这本游记式报告文学中,你可以看到马尔切洛•迪•辛迪奥在最富争议的地区旅行,与生活在铁丝网周边的人们交谈,并回答你:什么是倚墙而生?他与生活在摩洛哥沙漠边境对面的撒哈拉沙漠的难民们一起喝茶;与生活在西班牙殖民地休达城墙周边地区的非法移民见面;他拜访印度东北部被包围的村落;追寻美国亚利桑那州移民的路径;他还前往巴勒斯坦的村庄目睹村民如何反抗以色列的安全屏障。从印第安原住民保留地、美国墨西哥边境、“蒙特利尔长城”到被分割的都城塞浦路斯、贝尔法斯特上的和平之墙,迪•辛迪奥试图去努力理解这些人造屏障制造者的用心,并探究这些障碍如何影响禁锢其中的人们的文化。隔离之墙沿袭中世纪的传统严格区分了“我们”和“他们”,制造了恐惧,滋生了仇恨,甚至带来了杀戮。每一堵隔离之墙都会被破坏,不管是被统治者、被统治的人或周围的人们慢慢侵蚀,还是被那些艺术家们慢慢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