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熊彼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凭借“创造性毁灭”的理论,阐释了经济增长的真正根源——创新。管理大师德鲁克称他具有“永垂不朽的大智慧”。
他是一个用生命书写经济历史的男人,他的人生是不断和自我怀疑决绝斗争的悲歌。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位矛盾的伟人?
本书用饱富感情的笔墨,向我们讲述了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传奇人生。 这位出生于奥地利的经济学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著作是经济学的经典之作。熊彼特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企业主身上,并解释经济的动力如何产生。然而他不仅颠覆了传统的经济观念,而且本身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人。他的生活充满两极分化和对立面:耀眼的成功的光芒和灾难性的破产,拥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又深深为情所伤,在学术中表现杰出又饱受神经质性格的折磨。
他的一生都游走在极端和矛盾之中,耀目的成功和惨痛的失败交错纵横:他是奥地利最年轻的财政部长,却在上任很短时间内就引咎辞职;他所管理的私营银行享誉维也纳,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狂风暴雨下破产;他年纪轻轻就享有盛名,然而终其一生,他都没有逃出凯恩斯的阴影;他仪表非凡.风流倜傥,自诩“维也纳最好的情人”。却在几个月内经历了丧母、丧妻、丧子的痛苦,自此一直忍受着抑郁的煎熬。他强烈的爱与深刻的痛,天才的智慧和敏感多疑的性格,成就了其“经济财富守护神”的盛名。
《熊彼特传》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最好的经济学家与最好的大学
第2章 贴着“奥地利制造”标签的进口品
第3章 年轻的梦想家
第4章 闯荡政界和银行界——折戟沉沙
第5章 纵横情场的浪荡子
第6章 遭遇凯恩斯——既生瑜,何生亮
第7章 孤立绝望的守望者
第8章 姗姗来迟的荣耀
熊彼特生平简介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前言
2006年5月,一则书评与我的目光不期而遇,它将我深深地吸引到约瑟夫•熊彼特的传奇人生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在《纽约时报》上评论过《知识与国家财富》一书。克鲁格曼在评论中盛赞此书的作者戴维•沃什,说他像在描绘一部波澜壮阔的国民经济史剧,为读者解开了一个个经济理论的谜团。但评论中真正感染我的是:“沃什的书同时也为我们讲述了经济学家的故事,特别是约瑟夫•熊彼特的一生……在熊彼特生命的最后旅程中,伴随这位伟大经济学家的始终是一种悲情与孤寂;他的理论(主要是‘创造性毁灭’理论)在其去世多年后才为世人所接受与推崇,其‘经济财富守护神’的盛名与其匆忙的一生相比,也显得姗姗来迟、步履蹒跚。”
这段关于熊彼特“悲情人生”的评论令我久久难以释怀。长期以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科学家和学者们的生平,近几年也一直在为那些堪称时代骄子的科学巨人们撰写传记。这些杰出的学术权威为什么会选择研究其各自的专业领域?是什么让他们想要在这一领域内展开探索和孜孜不倦的研究?他们各自的家庭背景与其所选择的研究领域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他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对其各自的私人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试着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努力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看了这篇评论后,我心中又响起一个声音--在“创造性毁灭”和其创造者熊彼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跌宕起伏的故事?为了解开这一谜团,我开始了探索与解读熊彼特的“悲情人生”之旅。
最初收集到的信息多来自网络、各种书籍和文章,它们从一开始就为我的故事留下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仅从事实的角度看,熊彼特的一生就已经十分引人注目了:年轻的时候就被誉为学术神童,在政界和银行界无数惊心动魄的征程,与约翰•凯恩斯终其一生的竞争与羁绊,丧妻之痛还有他极端矛盾与两极分化的性格……无一不令我深深着迷。先前那个想要为熊彼特撰写传记的初步想法很快就丰满并成熟了起来。
为了获取熊彼特的生平资料,我曾多次亲身前往哈佛大学,翻阅和研究熊彼特的私人书信和文章。一次又一次的探访,使我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始终影响与控制着熊彼特的“悲情人生”。熊彼特曾患有慢性抑郁症,这估计与其非凡的创造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熊彼特的母亲是个好胜心极强的女人,在妻子和母亲的葬礼上,熊彼特痛苦到近乎神经崩溃,他的著作中也到处残留着生活经历的烙印。哈佛大学档案馆保存了无数熊彼特的亲笔信函和日记笔记,这无疑是巨大的财富宝藏。当然,想要成功发掘这一宝藏,必然要花费巨大的心血,付出极为艰辛的劳动。熊彼特的笔迹很难辨认,而且他习惯使用加比斯伯格速写体,这给阅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拖慢了研究速度。为了继续研究,我开始试着学习那些在今天看来几乎已经消失了的速记系统。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找到了两位加比斯伯格速写体的专家阿硫斯•施密特迈尔先生和赫斯特•格里姆先生,他们将熊彼特日记中那些难解的篇章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此我深表感谢。特别是施密特迈尔先生在烦琐的语言转换过程中给予了我慷慨无私的帮助,他的帮助是本书一些重要章节得以完成不可或缺的前提。
很遗憾我们无法将熊彼特所有用速写体写的日记(这在整个文献资料中所占的比重极大)都翻译过来,因为如果这样做,将会使本书原定的撰写时间大大延迟。衷心地希望以后研究熊彼特的专家,能够勇敢地承担起这项耗时持久且极为艰辛的任务。哈佛大学无疑还珍藏着巨大的饱富启发性的文献宝库。这位杰出的科学伟人拥有异常丰富的人格和思想世界,我们仅仅能触及其传奇人生的冰山一角,但仅此一窥,就带给我们足够的震撼与惊叹。熊彼特具有生动有力的表达与分析能力以及非凡的洞察力。他极为坦荡和诚实,在表达与剖析自己时,熊彼特从不犹豫,即使是最隐私的事情和想法也可以坦诚地写出来。正是由于这种坦诚,才使今天的我们能认识一个完整的熊彼特--一个天才,一个会痛苦、会嫉妒、会自私的凡人,一个学术研究的产量、质量和持续性都使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巨人,一个穷其一生不断与悲伤、挫折和自我怀疑卓绝斗争的战士。
这本书的完成离不开众多真诚帮助过我的人。我要感谢所有朋友,他们在过去几个月中或给予我鼓励,或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或提供给我丰富的背景资料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对我的研究项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些都对写作的完成起了重要作用。特别要感谢哈佛大学档案馆的汤姆森•德雷斯科先生和麦凯勒•格莱特先生,我的出版代理托特•宾科特博士和彼德•弗林茨先生、校对萨宾娜•妮迈尔女士、编辑贝阿特•布希勒赫斯•黑珀女士、《今日心理学》杂志的编辑乌苏拉•妮博女士,以及我的母亲乌苏拉•舍尔佛。还要感谢我的丈夫尼古拉斯•比尔卡,他一直毫无怨言地支持我的工作与写作,给予我莫大的鼓励。
安奈特•舍尔佛
芝加哥,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