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
“扎伊•扎鲁亚纵观哲学界,精彩地展示了一种非人道的后人文主义在伦理上的紧迫性,这种后现代主义关注那些与人类生活在一起但却从未完全自在的人。通过哲学、电影和文学,扎鲁亚阐明了电子人、动物、物体和种族化的其他东西对人类概念施加压力的方式。一路上,扎鲁亚有力地证明了大陆哲学和精神分析对于发展后人类概念的重要性。”
——美国范德堡大学哲学教授凯利•奥利弗(Kelly Oliver)
“扎伊•扎鲁亚的《成为后人类:未来的本体论》是对后人类主义和新唯物主义的辩论的极好干预,不仅带来了基于拉康精神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派的扎实批评(斯洛文尼亚学派在托德•麦克高恩(Todd McGowan)和琼•科普耶克(Joan Copjec),但同时也基于巴勒斯坦斗争和黑人研究中的反殖民和反种族主义解读。此外,他的文化实例,从《黑镜》到JM Coetzee,从《抱歉打扰您》(Sorry to Bother You)再到《与巴希尔的华尔兹》(Waltz with Bashir),以及与从哈拉威到拉图尔,德里达到莫滕的理论家的交往,都证明了当今的文化研究如何通过最先进的方法挑战理论正统学。至今在当代文学和电影界。购买本书,阅读,然后将系统烧毁!”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英语教授兼研究生课程主席克林特•伯纳姆(Clint Burnham)
“《成为后人类:未来的本体论》提供了对后人类主义的严谨、富有想象力和开创性的分析,并重新思考‘存在’,而不需要人文主义(和形而上学)对完美、正规性、例外主义、等级制度、人类中心主义和‘一’的幻想。通过把‘非人性’作为(后)人类的终极和构成核心,扎伊•扎鲁瓦避免了超人类主义的哲学自恋、新唯物主义的陷阱和面向对象本体论的种族盲点。通过对电子人、动物、物体和种族化的其他人的精神分析解读,《成为后人类》呈现了一个由全球资本、反黑和气候变化交织而成的世界中的生活的新视角——一种不合适的、非全部的、不完整的、逃亡的、流动的生活。这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实质性工作。”
——卡尔文•沃伦(Calvin Warren),美国埃默里大学非裔美国人研究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