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
“20世纪上半叶,牛津哲学兴盛发展,本书不仅回顾了这一时期的哲学进展,而且提出了令独特见解。尼基勒·克里希南文笔娴熟、文笔优美、引人入胜,将哲学见闻置于两次世界大战与社会大动荡下的牛津大学。哲学专业一定会爱上这本书,哲学爱好者们也会如此。”
——阿德里安·摩尔(Adrian Moore),牛津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现代形而上学的演变》(The Evolution of Modern Metaphysics)
“全面无死角的牛津哲学——清楚解释的哲学观点、个人生活、丰富语录、肘部补丁和涂有黄油的面包屑......写得很精彩。”
——詹姆斯·富兰克林(James Franklin),著有《腐蚀青年:澳大利亚哲学史》(CORRUPTING THE YOUTH: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in Australia)
“以充满戏剧性的笔触,克里希南再现了20世纪中叶的哲学思辨,一位位哲学家跃然纸上,他们行走、交谈、互动——并承受哲学之痛。这是一部让人心悦诚服的哲学叙事,可读性极强,为我们展示人类同情能力与敏锐思想的极致。”
——彼得·J·康拉迪(Peter J. Conradi),著有《爱丽丝·默多克的人生》(IRISH MURDOCH: A life)
“就读于剑桥大学时,我们师从赖尔(Ryle)、威廉姆斯(Williams)、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安斯库姆(Anscombe)、艾尔(Ayer)——我们从讲座上听到他们,在书中读到他们,但从未想过将他们视为一个集体,视为人类在一次伟大冒险中的一部分。克里希南将一集体奇妙地融入了生活,不仅仅有他们的想法,还有他们的性格。”
——马修·帕里斯(Matthew Parris),《星期日泰晤士报》专栏作家,著有《断裂》(Fr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