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法国哲学家傅柯(Michel Foucault)晚期由知识、权力、伦理三角度切入「自我修养」(culture de soi, self-cultivation, Selbstkultivierung)的主题,对精神修养的观念提出反省,并且藉由「通古今之变」,探寻修养哲学的困境与潜力。傅柯串连批判精神与修养实践、美学与创造性,敞开人生修养的跨文化视野,对传统的修养观提供了批判性反思的独特契机。
「自我修养」本是古代欧洲哲学的主要领域,而傅柯晚年特别着重「修养」与「美学」的关系,对于修养哲学提出革新和现代转化。这样思想的转折,在1978年前后已可见端倪。他先是以「治理性」的概念补充,甚至取代「权力」;再则透过基督教「牧师权力」的分析,切入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探索。
何乏笔教授以深入欧洲古典哲学研究等方式,检验傅柯晚年思想的诸多论说,企图吊诡地以投入傅柯思想的方式,摆脱傅柯所代表的「现代性」牢笼。他也将「美学修养」视为当代跨文化哲学的共同问题,把傅柯思想与当代汉语哲学熟悉的本体、工夫、境界等概念加以连结,以展开晚期傅柯修养观的内在批判。
在何乏笔教授的论述中,自我修养(以及「修身」、「修己」等)的相关话语和实践,已成为穿越古今东西之间的重要文化通道。《修养与批判》表面上探索欧洲哲学的问题,深层处却已贯穿跨文化的混杂交织,一方面藉由中国文人美学的资源,丰富欧洲文化在同一面向的贫乏;另一方面则探究傅柯式美学修养的长处,以界限经验的概念突破中国哲学及美学研究的刻板观念,以实际的哲学工作,展现出当代汉语哲学的跨文化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