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
-
阿里尔·萨拉曼迪
-
Ariel Saramandi
-
阿里尔·萨拉曼迪(Ariel Saramandi)是一位安格鲁裔毛里求斯作家。她的非虚构作品曾见刊于《格兰塔》《怀特评论》《笔会传播》《洛杉矶书评》等。她曾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等媒体报道毛里求斯。她的工作得到了2023年锡屋冬季工作坊(the Tin House Winter Workshop)和2023年Sting-Fly年暑期学校的支持。
|
|
|
|
-
《名为毛里求斯的火宅》
-
PORTRAIT OF AN ISLAND ON FIRE
- 图书类型:散文随笔
- 作者:Ariel Saramandi
-
出 版 社:Fitzcarraldo Editons
代理公司:ANA/Conor
页 数:178页
出版时间:2025年春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电子稿
- 联系人:Rights
浏览次数:780

内容简介
阿里尔·萨拉曼迪的处女作《名为毛里求斯的火宅》讲述了毛里求斯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从应对新冠大流行的失败,到被女权运动强烈抵制的教育系统。
《名为毛里求斯的火宅》激进而富有政治意义,它是一座里程碑,象征着毛里求斯人民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反思其延续至今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以及殖民主义究竟在国家政策、环境问题、教育事业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是对当代毛里求斯文学必要贡献,但很遗憾受制于社会环境,它无法发挥更大作用。《名为毛里求斯的火宅》批评各种滥用权力行为,揭露毛里求斯社会的核心弊病及其根源。尽管如此,这也是一次非常感人的阅读体验。尽管这本书很愤怒,但也...
展开
阿里尔·萨拉曼迪的处女作《名为毛里求斯的火宅》讲述了毛里求斯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从应对新冠大流行的失败,到被女权运动强烈抵制的教育系统。
《名为毛里求斯的火宅》激进而富有政治意义,它是一座里程碑,象征着毛里求斯人民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反思其延续至今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以及殖民主义究竟在国家政策、环境问题、教育事业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是对当代毛里求斯文学必要贡献,但很遗憾受制于社会环境,它无法发挥更大作用。《名为毛里求斯的火宅》批评各种滥用权力行为,揭露毛里求斯社会的核心弊病及其根源。尽管如此,这也是一次非常感人的阅读体验。尽管这本书很愤怒,但也充满了爱和动力——呼吁并身体力行地为毛里求斯的更美好未来而努力。
+++
在当代全球文学版图中,阿里尔·萨拉曼迪的处女作《名为毛里求斯的火宅》如同一簇灼热的火焰,既照亮了毛里求斯被殖民历史笼罩的暗角,也点燃了对当下社会症结的深刻反思。这部作品以近乎锋利的笔触,将这座印度洋岛屿的历史与当下编织成一部充满政治张力的叙事——从新冠大流行中暴露的治理溃败,到教育系统与女权运动的激烈对抗,再到殖民主义幽灵在环境政策、社会关系中的顽固残留,萨拉曼迪以非虚构的严谨与文学的感性,构建了一座剖析毛里求斯社会的手术台。
【多写两句】
“我要出版文学,包括文学小说和纪实文学,还有散文。我想在文学风格上大力创新,并且主题一定与当下世界,我们社会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所以我需要外版书。我认为,菲茨卡拉尔多正在填补英国出版业的空白。”
2014年,怀揣着被大出版社拒之门外的一摞选题,法裔英国人雅克·泰斯塔德来到伦敦郊区,四处举债,创立了迎来五位诺奖得主的Fitzcarraldo出版社——然后,他和他的选题,一直都在那里。
作为一部“激进而富有政治意义”的里程碑之作,阿里尔·萨拉曼迪这部《名为毛里求斯的火宅》绝非简单的控诉。作者以本土知识分子的自觉,将殖民遗产的批判推向更深处:国家机器的运作逻辑、生态灾难的根源、教育体系对女性声音的压制,甚至个体间隐秘的权力关系,都被她置于殖民现代性的光谱下重新审视。这种审视并非冰冷的解构,而是裹挟着对故土炽烈的爱与痛——书中既有对权力滥用的愤怒呐喊,也有对民间互助网络的温柔记录;既有对体制性溃烂的绝望揭露,也有对草根抗争者不屈身影的深情凝视。这种矛盾张力,恰恰成就了本书最动人的力量:它拒绝让批判沦为虚无,而是以“身体力行的呼吁”为毛里求斯的未来保留火种。
萨拉曼迪再次彰显了非虚构写作的意义。这位安格鲁裔毛里求斯作家凭借为BBC、NBC等国际媒体的撰稿经验,熟稔于将地方性议题转化为全球南方叙事的棱镜。书中对新冠危机中疫苗分配不公的追踪,对法语文凭制度如何强化压迫的剖析,既是对毛里求斯本土困境的切片,亦可被视为后殖民社会普遍困境的缩影。这种“在地性”与“世界性”的共振,使得本书超越了地域文学的范畴,成为理解全球南方知识分子如何以写作介入现实的范本。
然而,正如作者本人和雅克坦诚指出的,这部“必要的贡献”仍受困于毛里求斯的社会语境——权力结构的围堵、公共讨论空间的限缩,让文字的锋芒难以完全转化为变革的动能。但或许正是这种困境本身,构成了本书最深刻的隐喻:在火宅中书写火焰,恰是每一位阿里尔、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宿命与使命。对于中文读者而言,这部作品不仅提供了认知印度洋岛屿的珍贵窗口,更暗含着一面映照自身现实的镜子——我们在书中读到被殖民史重塑的教育体系时,是否也会想起我们屈辱的近代史?萨拉曼迪书写女性如何以身体对抗不公时,我们是否也能听见相似的回声?
《名为毛里求斯的火宅》注定是一部令人不适却必须直面的作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学从不是装饰性的异域风情画,而是像她一样,成为刺破阴云的一道火光。推荐每一位关心非西方世界话语、在全球化裂痕中寻找批判性思考支点的读者,让这道光灼痛我们的眼睛。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