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的发展,简言之,就是由「学」演变成为「庙学」的过程。到近现代,「庙学」制度崩溃,遂演变成为西方式的近代学校。中国教育史的主要内涵,是实施儒教主义教育,或简曰礼教,它与刑政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内涵,甚至形成所谓「东亚教育圈」、「中华法系」。近代以后,礼、刑解体,所以教育圈与法系亦纷纷解体,传统中国文化乃呈现衰歇现象。 本书主要提出殷周时代教育的发展,是由「 」到「学」的演变过程,其特质是由武而偏向文的教养;其后由「学」演变为「庙学」,在实施文的教养时,将礼仪教养予以具体化,等于将教育理想世界予以具象化。更重要的是儒门道统的建立,藉庙制而更具体化。然而过去有关中国教育史的论述,都忽略「庙(祠)」制在学校园地的重要性,结果,使历史发展之「变」不显现,同时脱漏祭祀礼仪制度及其活动这两个重要问题。本来是「学祭」合一的中国教肓史,乃成为只讨论「学」的历史。为解决学界长期以来对中国教育史内涵的误解,作者在最近十数年间,除台湾本地外,先后到日本、韩国及大陆等地,实际考察其学校史迹,并大量搜集整理方志,而确认传统中国教育制度的特质,就是「庙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