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鸟类作为社会性生物的种种表现——从繁殖到筑巢再到育雏。
孤独的生活似乎并不适合鸟类。在这本有趣的书中,进化生物学家、《悠游观鸟》(Slow Birding)一书的作者琼·斯特拉斯曼(Joan Strassmann)探索了鸟类聚集在一起的各种方式。许多鸟儿结成鸟群,为了数量上的安全而放弃了无竞争的获取食物机会;有些鸟类甚至睡在一起,两翼相接,以保持温暖;有些个体与其他物种的个体组成觅食小组,较弱者依靠较强者发出的警告叫声在森林中探险。
其他鸟类的社交阶段仅限于繁殖季节,它们在树木、悬崖、沙洲和岛屿上形成筑巢群。在沿海地区,这些鸟群的数量可达数百万只,包含多个物种。有些雄鸟会成群结队地跳舞,以获得与雌性交配的机会。几乎所有的鸟类都会照顾自己的幼鸟,形成由父母和后代组成的群体,尽管一夫一妻制并非常态。有些鸟类群体实行利他主义,幼鸟除了由父母抚养外,还由帮手抚养。还有一些鸟类拥有公共巢穴,所有鸟类都在其中繁殖和照料,但并不平均;还有一些鸟类拥有超级群体,很少单独活动。
斯特拉斯曼以世界各地的鸟类为例,介绍了这些形式各异的群体。她讲述了宽翅鹰在秋季一起向南迁徙的故事、成千上万只树燕的栖息地、由蚁鵙带领的多物种觅食者、和尚鹦鹉、崖燕、大西洋海雀的群落、艾草松鸡和长尾娇鹟的巢穴、纹背曲嘴鹪鹩和丛鸦等有帮手的家庭、圭拉杜鹃等群居巢鸟,最后还有蓝头鸦和白翅澳鸦等从不独处的鸟类。
斯特拉斯曼以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风格,让鸟儿们栩栩如生,让研究它们的科学家们恍如老朋友。通过这本书,读者将学会了解不同种类的鸟类群体、观察它们时所需的注意事项以及将会面临的挑战。
《鸟类的社会生活:群集、公社与家庭》
引言:鸟类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1章 鸟群:为何数量众多比寥寥几只更具优势?
第2章 群居栖息地:为什么要睡在一起?
第3章 混种觅食团队:跟随报警者
第4章 聚居地:食物源附近的安全之所
第5章 海鸟聚居地:如何依靠地球上最大的食物储备哺育幼雏
第6章 竞偶场:雄鸟起舞,雌鸟择偶之地
第7章 配偶选择与亲代抚育:家庭中的竞争
第8章 有帮手的家庭:兄姐、孤独的单身汉等等
第9章 群居筑巢者:巢中的混乱局面
第10章 超社会性群体总是形影不离
结语:鸟类为何如此社会化?
致谢
注释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