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哈考特(Alexander Harcourt)在他的新作《人类》(HUMANKIND)中与大家分享了他关于人类进化的新思考。他认为,人类的进化受到了所处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之巨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哈考特从生物解剖学、文化多样性、人口密度等方面解释了他的理论。
人类起源于哪儿?为什么热带地区人的种类多于两极地带?为什么只有日本人能消化海藻?什么物种影响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我们人类又影响了哪些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我们人类与地理环境、生物等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在《人类》这本书中,亚历山大•哈考特教授第一次向我们解释了这些问题。
阅读本书你会了解到,人类是如何在地球上扩展的,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为什么生活在不同地带的人们会如此不同,这些不同不仅仅表现在生理特征上,还表现在文化上。此外,我们更还可以深入获知对 “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是什么”、“我们在哪儿”等根源性问题的阐释。你还可以发现,虽然这本书探讨的是人类,但也将人类作为物种的一个案例,证明了其他的生物也受到地理环境的极大影响。
本书中,你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 一些极端地区,如岛屿、两极地区的环境影响了人类和动物的身高、新城代谢。
• 岛上的居民的个头常常要小一些、矮一些,因为他们的新城代谢相对要缓慢一些,这样才能在必要时保存自己体内的食物与能量(就像他们被困在岛上了一样)。
• 两极地区居民的个头常常要大一些,这样才能保持热量。大个头说明有更好的保暖性,也有更多的空间来储存事物。
• 地理位置也是影响人类肤色的原因之一。过度暴露于阳光下破坏了体内的维他命B9(叶酸),叶酸也是人类生育的必要物质。因此,五万年前,当人类一天到晚都在室外时,黑色皮肤逐渐形成,这样才可以避免人体内维他命B9被过度破坏。
• 相反的,在那些较为寒冷的没有多少阳光的地区,苍白的皮肤能充分地吸收阳光(这可以促进维他命D的形成),但另一方面钙质缺乏也会造成佝偻病。当肤色较深的人迁移到北部地区生活时,他们得佝偻病的机率也会增加,除非他们增加对维他命D的摄入。
• 当地的食物也会影响人类生理上的表现,比如除欧洲人外,大多数人都很难消化牛奶,再比如说,只有日本人才能消化海藻。
•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几十年前,牛奶还被当成救济物资运往非洲,但是那儿的大多数人都不能消化牛奶,这让当地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让饥荒中的非洲人病得更加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