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
“塞尔夫一直以来都是现代主义的仰慕者,从风格上来说,这部小说让人强烈联想到《达洛维夫人》,伊莱恩的思绪四处游离,一种整体的不满情绪弥漫开来(“在那盲目、无意义、扭曲的性爱表情中,充满了苦涩、痛苦、困惑和悲伤”)。小说还深入刻画了伊莱恩的身体感受,从欲望到偏头痛,从经期到酗酒发作等各个方面。这部小说巧妙地描绘了刻板的学术界和文学生活(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索尔・贝娄在书中有短暂的客串),以及厌女症如何在社会核心层面存在,有时甚至表现得非常暴力。但它的主要优势在于展现了一位对所谓的良好礼仪忍无可忍的女性(她 “既写日记又焚烧日记,既是不忠的妻子又是不慈爱的母亲,既是愤怒的抓挠者又是歇斯底里的尖叫者”)。塞尔夫一贯的那种离题、有时甚至有些杂乱无章的文风在这部小说中依然存在,但毫无疑问,他所选择的这个主题让他的思路更加集中。”
——《柯克斯》
“20 世纪男权主义环境下的女性灵魂的非凡画像...始终充满奢华感...艾琳是一个让人难以喜欢的叙述者;她被贬低,与她相处常常让人感到屈辱。然而,她同样机智,直言不讳,她的悲观看法往往一针见血,准确无误。”
——《卫报》
“这是一部敏感的研究……所讨论的家庭主妇是基于Self先生的母亲——封面上出现了一张她破碎的照片——故事中的元素是从他发现她去世后的日记中提炼出来的。如果这种对隐私的非凡侵犯没有让读者感到不适,他们将会发现一个处于混乱中的心灵的生动描绘……Elaine 的情感绝望感很快就会让人感到压抑。Self 先生从母亲的日记中提取了一个完全被她的渴望和神经质所定义的人物,与其说是一个角色,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典型的战后案例研究。”
——《纽约时报书评》
“像20世纪20年代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的作品一样,像乔伊斯、伍尔夫、艾略特一样,赛尔夫的自由写作有一种混沌美……你同时会乐在其中,沉迷其中,思考并捧腹大笑。”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
“威尔·塞尔夫仍是当代文学最无畏的文体家之一,他的小说不断超越自己的舒适区。”
——Literary Hub
“这是一幅令人震惊的肖像画,描绘了一个受困于家庭责任和‘产后神经症’的女人......威尔对伊莱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痛苦而真实的描写,将她的愤怒、性欲以及恐惧和屈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部力作。”
——《出版人周刊》(星级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