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
-
辛西娅·佩西斯
-
Cynthia Paces
-
辛西娅·佩西斯(Cynthia Paces)是新泽西学院的历史学教授。她是《布拉格全景:二十世纪的国家记忆与神圣空间》(Prague Panoramas: National Memory and Sacred Spa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一书的作者,并与人合编了1989: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
|
|
|
-
《布拉格:欧洲之心》
-
PRAGUE: The Heart of Europe
- 图书类型:历史
- 作者:Cynthia Paces
-
出 版 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代理公司:ANA/Jessica
出版时间:2025年9月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页 数:408页
审读资料:电子稿
- 联系人:Rights
浏览次数:58

内容简介
本部作品介绍了布拉格历史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广泛,从这座城市的起源(九世纪)至今,追溯其作为政治中心,及作为帝国的一座边缘城市的往事。
诗人们称布拉格为“百塔之城”、“金色布拉格”、“魔幻布拉格”和“城市之母”。每年有数百万游客来到捷克首都布拉格,惊叹于其融合性的建筑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景观。在查理大桥和伏尔塔瓦河之上,圣维特大教堂与它那哥特式尖塔高高耸立。曲折的哥特式巷道通向优雅的广场,周边围绕着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巴洛克风格雕像和现代玻璃结构建筑。然而,这座城市的美丽常常将几个世纪以来的民族和宗教冲突掩盖。在布拉格的犹太区,近8万名大屠杀受害者的名字被刻在平卡斯...
展开
本部作品介绍了布拉格历史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广泛,从这座城市的起源(九世纪)至今,追溯其作为政治中心,及作为帝国的一座边缘城市的往事。
诗人们称布拉格为“百塔之城”、“金色布拉格”、“魔幻布拉格”和“城市之母”。每年有数百万游客来到捷克首都布拉格,惊叹于其融合性的建筑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景观。在查理大桥和伏尔塔瓦河之上,圣维特大教堂与它那哥特式尖塔高高耸立。曲折的哥特式巷道通向优雅的广场,周边围绕着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巴洛克风格雕像和现代玻璃结构建筑。然而,这座城市的美丽常常将几个世纪以来的民族和宗教冲突掩盖。在布拉格的犹太区,近8万名大屠杀受害者的名字被刻在平卡斯会堂的墙壁上,提醒着人们那段复杂而充斥着暴力的历史。
本书作者辛西娅·佩西斯(Cynthia Paces)追溯了布拉格自九世纪末以来的历史,彼时,斯拉夫公爵在布拉格城堡山上筑起了第一座教堂和防御工事。在接下来的十一个世纪中,布拉格的地位在政治中心与帝国边缘城市之间转换不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the Holy Roman Emperors Charles IV)和鲁道夫二世(Rudolph II)将布拉格变为欧洲的艺术、政治和朝圣中心,但长达几个世纪的宗教冲突、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defenestrations of Prague)和三十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使这座城市受到毁灭的威胁。在二十世纪,布拉格曾被誉为民主的灯塔,由哲学家总统托马斯·加里格·马萨里克(T. G. Masaryk)和瓦茨拉夫·哈维尔(Václav Havel)领导,但其市民也经历过暴力的反犹主义、纳粹占领与共产主义政权。
《布拉格:欧洲之心》通过解释布拉格历经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生动描绘了那些以布拉格为家的男男女女们的生活。布拉格曾有着欧洲最大的犹太社区、多元的德语者和捷克语者,以及来自欧洲各地的工匠。这本全面细致的著作突出了布拉格艺术家、建筑师、音乐家和作家所做出的多方面贡献。在此过程中,它揭示了这座城市能够吸引如此多才华横溢的创作者,包括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安东·德沃夏克(Antonín Dvorák)、奥斯卡·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伊丽莎白·韦斯顿(Elizabeth Weston)和炼金术士约翰·迪伊(John Dee)。正如布拉格作家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曾写道:“布拉格不会放手;这个小妈妈有爪子。(Prague does not let go; this little mother has claws.)”
目录:
致谢
关于语言的说明
布拉格历史年表
序:这就是布拉格
第一章:布拉格的建立
第二章:查理四世时期:帝国之都
第三章:温塞斯拉斯四世时期:信仰与暴力
第四章:胡斯战争与新王朝
第五章:鲁道夫时期
第六章:哈布斯堡王朝时期:起义与失败
第七章:启蒙运动时期
第八章:建立捷克的城市
第九章:新世纪
第十章:大战与捷克斯洛伐克的诞生
第十一章:共和国之都
第十二章:纳粹统治时期
第十三章:布拉格之冬、布拉格之春
第十四章:共产主义的灰色地带
第十五章:后共产主义时期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