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点:
涵盖诸多名人:本书包含了18和19世纪诸多杰出艺术家和博物学家的作品。读者能够以全新的视角,了解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Maria Sibylla Merian)、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约翰·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爱德华·李尔(Edward Lear)、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约翰和伊丽莎白·古尔德(ohn and Elizabeth Gould)以及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等诸多巨匠的作品。
来自知名线上图库:本书图片主要从生物多样性遗产图书馆(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馆藏的30万张图片中精选而来。该线上图书馆在社交媒体上有数十万次浏览,体现了公众渴望理解自然史的黄金时代。本书首次结合时代背景,展示了这些珍贵的宝藏。
制作专业:本书由埃里克·希梅尔(Eric Himmel)编辑设计,参考了广受好评的《人体解剖》(Human Anatomy),包含全彩插图和深入的文字,以书籍形式呈现。
受众广泛:图片精美,信息丰富,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和任何对自然史感兴趣的读者,都适合阅读本书。
一窥自然历史艺术和绘图的黄金时代,认识塑造现代科学世界观的艺术家、博物学家、收藏家和出版商。
《生灵之美》是第一部全面概述自然史和植物画黄金时代的作品。植物画是生物多样性的艺术。两个世纪以来,艺术家和博物学家共同努力,描绘动物和植物,正如一直以来艺术对于人的描绘。《生灵之美》包含30章,探讨了这场国际运动背后的个人和思想。书中内含数百幅附有深度解析的整页彩色插图。这是一个艺术史书中没有的艺术故事,也是一个科学史中缺少的科学故事。
1700年左右,欧洲人开始记录美丽而又令人困惑的自然界。在这一时期开始,各地的人们依靠关于当地动植物的民俗知识,满足人类的需求,讲述宗教故事。到19世纪末,一个涵盖数百万年来数百万物种的宏大景象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一个由进化塑造的生物世界。正如诗人兼博物学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所言,每种植物和动物都是“一个为自己而存在的小世界”。这样的想法已经深入人心。
在20世纪摄影和电影得到实际应用之前,一般由博物学家和艺术家与冒险家、标本收藏家、印刷商、调色师和出版商合作,为不断涌现的新物种留下图片记录。《生灵之美》向读者介绍了这些非凡的人,他们用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自然,买卖远方的贝壳和蝴蝶,在新发现热带雨林中收集鸟类和猴子标本,从海洋深处挖掘奇怪的无脊椎动物,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从大地中挖掘史前骨骼。
这本富有新意的书是一段通往过去的旅程,也是当今时代的产物。近在十年前,旧书还被锁在研究图书馆里。但在2007年,在线生物多样性遗产图书馆成立,其旨在保存所有出版的生物学相关大众书籍和期刊的副本。许多杰出的自然历史绘图作品和书籍,被该图书馆收入囊中,如今该图书馆中有30多万幅自然界的精美写照。其中最优秀的作品首次以书籍的形式面世,由埃里克·希梅尔精心挑选,并附有富有深刻的评论和解释性说明。在这本插图丰富、具有开创性的书中,艺术和科学以激动人心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生灵之美:18-19世纪艺术家和博物学家作品集》
引言:森林
第一章: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
第二章:艾尔伯特·瑟巴
第三章:奥古斯特·约翰·罗塞尔·冯·罗森霍夫
第四章:格奥尔格·狄奥尼索斯·埃雷特和卡尔·林奈
第五章:雅克·德·塞夫和布丰
第六章:彼得·克莱默和格里特·瓦尔特纳尔、德鲁·德鲁里和摩西·哈里斯
第七章:雅克·巴拉班德和弗朗索瓦·勒瓦伊兰特
第八章:朱塞佩·波利和珍妮特·鲍尔
第九章:乔治·居维叶
第十章:皮埃尔-约瑟夫·雷东泰
第十一章:詹姆斯·索尔比
第十二章:费迪南德·弗朗兹·鲍尔
第十三章:皮埃尔-让-弗朗索瓦·特平和亚历山大·冯·洪堡
第十四章:威廉·哈特曼和维德·诺伊维德王子马克西米利安
第十五章:约翰·詹姆斯·奥杜邦
第十六章:伊丽莎白·古尔德,约翰·古尔德和查尔斯·达尔文
第十七章:爱德华·李尔和约瑟夫·沃尔夫
第十八章:乔治·布雷廷厄姆·索尔比二世
第十九章:菲利普·亨利·戈斯
第二十章:恩斯特·海克尔和安娜·塞丝
第二十一章:恩斯特·海克尔和阿道夫·吉尔奇
后记:高山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授权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