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
-
玛琳娜·柳薇卡
-
Marina Lewycka
-
玛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
说起近年来英国文坛最具文学大家风范的新鲜面孔的话,畅销书作家玛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肯定名列前茅。她的处女作《乌克兰拖拉机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Tractors in Ukrainian)力压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恶魔》,成为英国2006年的图书销售季军。
|
|
|
|
- 图书类型:虚构
- 作者:Marina Lewycka
-
出 版 社:Fig Tree
代理公司:A. M. Heath/ANA/Conor
页 数:320页
出版时间:2007年3月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电子稿
- 联系人:Rights
浏览次数:824
内容简介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作者玛琳娜·柳薇卡又一黑色喜剧杰作
2008 年乔治·奥威尔奖入选作品
本书讲述了大篷车上的一群国际民工。
英国南部优美的乡间峡谷,山楂树与榛树交织成贵族的纹章,野玫瑰与金银花点缀其间,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若说此处便是伊甸园,只是少一棵禁忌的苹果树,多了两辆大篷车。
可是,处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们,丝毫也没有远祖们的享受。大篷车亚当们一辆,夏娃们一辆。男的人少,车大;女的人多,车小。每天天一亮,起床的哨声响起,打地铺的就得赶快起来让出过道。梳洗和喝水也都在...
展开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作者玛琳娜·柳薇卡又一黑色喜剧杰作
2008 年乔治·奥威尔奖入选作品
本书讲述了大篷车上的一群国际民工。
英国南部优美的乡间峡谷,山楂树与榛树交织成贵族的纹章,野玫瑰与金银花点缀其间,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若说此处便是伊甸园,只是少一棵禁忌的苹果树,多了两辆大篷车。
可是,处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们,丝毫也没有远祖们的享受。大篷车亚当们一辆,夏娃们一辆。男的人少,车大;女的人多,车小。每天天一亮,起床的哨声响起,打地铺的就得赶快起来让出过道。梳洗和喝水也都在白天进行,因为一到晚上,外挂在篷车外面的卫生间和淋浴房就会被英国农场主锁上。食物永远都是面包,早餐面包配果酱,中饭面包陪干酪条,晚饭配香肠干。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简陋的篷车上,来到风景如画的英国乡间,天天在农田上练习瑜伽双角功,把腰弯到155度,屏气吐气之间,尽可能多地采摘草莓。
他们并不埋怨,因为他们都生活在自己的梦想里。
乌克兰帅哥,矿工的儿子安德利(Andriy),一心要娶个金发碧眼的英国富家女,可又禁不住被新来的乌克兰小美人爱丽娜(Irina)撩拨地想入非非;从非洲马拉维来的青涩少年Emanuel只想到英国来找姐姐,有空就给姐姐写信;说着一口流利英语,让人捉摸不定,常常玩消失的Viatly;脚丫子臭气熏天故而能独霸一室的波兰老光棍Tomasz,每到傍晚时分,弹着荒腔走板的吉他,向妖娆的同乡Yola示爱,偷她的内裤藏在枕头底下;卖弄风情的Yola不仅是篷车民工的头,占据女篷车里最好的床铺,也兼任农场主的情妇。她实际得多。在英国已经度过七个草莓之夏了。攒来的钱不仅给儿子买奶粉,还买了一套三居室带小花园的平房。与英国人周旋时,她想的是,到了秋天就可以有两头马祖里山羊在她的花园里蹦达了;Yola的侄女是Marta虔诚的教徒,天生的贤妻良母却长了个男人退避三舍的大鼻子,还有两个中国女孩,“中国女孩一号”和“中国女孩二号”。以及一条会思考的狗。以“我是一条狗……”开始它的狂想曲。
新来的娇客,乌克兰首府基辅市来到女孩爱丽娜,她的梦想最多。她打算要在摘草莓期间,学好一口流利的英语,将来考大学念英语系;要跟金发碧眼的英国帅哥来场浪漫的恋爱。她相信英国男人的浪漫,不是有个很出名民间故事么,一个英国绅士不惜冒死翻墙潜入淑女的卧室,只是为了送给她一盒巧克力。
19岁的爱丽娜,不听家人劝阻,毅然坐上42小时长途汽车,再摆渡到英国多佛港。除了浪漫的念头外,只有一张中介给的英国季节工签证。照她母亲的说法,“随便哪个人看一眼这中介公司,就知道是骗人的,随便哪个人,除了你。”可迎接她的是粗鲁的中间人Vulk,黑帮头目的不二人选。见面第一件事就是没收她的护照,一边还口齿不清地说,“英国是个充满一切可能性的土地”,当然,你先要支付代价。
幼稚的梦想家爱丽娜和安德利,青涩的非洲男孩Emanuel,以及风骚现实的Yola,老光棍Tomasz,黑心的农场主,可怕的中间人Vulk等构成一幅生气勃勃的英国民工群像。他们生活窘迫,外受雇主剥削,黑帮中介欺压,内部摩擦不断;互相看不起,可他们依旧天真,依旧单纯,在艰难的生活中插科打诨,滑稽胡闹中挥洒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流浪狗的独白更是小说的点睛之笔。《卫报》的评论标题就是“要想看清真相,那就去问狗狗”
收起
媒体评论
“了不起的嘻哈剧……充满感情而又天真迷人”
----《文学评论》
“真诚而又风趣……又跟任何严肃的政治论争一样带来巨大的冲击”
----《每日邮报》
“非常吸引人,吟唱着生活的热望……动人至极,观察敏锐又迷人。”
----《星期日泰晤士报》
“既欢闹又令人惊恐,《英国民工小像》风趣,机智而且观察细致。”
----《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