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子女者,当常思如果我为父母;
为人父母者,须常想如果我为子女。
这是一个关于亲情、关于不可预期的悲伤离别和突如其来的喜悦的故事。。《如果你是我的》,如果你是我的父母,如果你是我的子女,如果你是我的某某,是的,如果你是我就会懂,爱里总有惶恐,也总有沟通和包容。
1962年2月14日,苏格柏的内陆居民区,艾斯特·海耶斯从校舍的窗户向外望去,她看到三名儿童被闪电击中。那是一块为建造运动场准备的预留地,三个男孩当时正在上边打板球,几分钟前艾斯特还听到他们进球时爽朗的笑声。
艾斯特被突如其来的悲剧击垮,她用沉默把自己与现实世界隔离,却忽视了她需要照顾的年幼女儿奥罗拉。父亲的缺席和母亲的忽略把奥罗拉的童年变成爱的荒漠,她得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并随处为自己寻找慰藉。这种自己创造的归属感从不持久——直到她离开澳大利亚前往都柏林,她父亲的故乡蒂珀雷里。
横亘于两代人间的情感鸿沟,跨越两个国度的深刻反思,作者深刻的立意使得作品对亲情的表述没有流俗,伴随着奥罗拉“返乡”,读者对亲情的理解也褪去了世俗的颜色,回到了淳朴的原点。
作者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描述了家庭与世界,儿童的眼睛里总有无数的惊奇,他们可以发现角落里闪光的思想,可以发现这个冷酷世界中常被忽略的温暖。从这个角度出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清楚地听到角色心弦被拨动的声音,时而悠扬如牧歌,时而哀婉如挽歌。
故事中角色们前进的路线百转千回,让人不禁感慨他们的克制,他们的沉默,他们可见而不可言说的悲伤。
因为有爱,温暖的阳光最后终于打在了每一张微笑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