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
-
杰里米·库珀
-
Jeremy Cooper
-
杰里米·库珀(Jeremy Cooper),作家、艺术史学家,著有六部小说和多部非虚构作品,包括关于十九世纪家具标准的作品,对1990年代英国年轻艺术家的研究,以及2019年大英博物馆的艺术家明信片目录。他曾出镜BBC《古董路演》(Antiques Roadshow)前二十四期节目。2018年,他以《仲夏听雨》(Ash before Oak)获得了首届Fitzcarraldo Editions小说...
|
|
|
|
|
|
- 图书类型:文学小说
- 作者:Jeremy Cooper
-
出 版 社:Fitzcarraldo Editions
代理公司:ANA/Winney
页 数:248页
出版时间:2026年2月
代理地区:中国大陆、台湾
审读资料:电子稿
- 联系人:Rights
浏览次数:53

内容简介
一曲关于孤独、连接与艺术创造的二重奏。中年作曲家与青年演奏家因音乐相遇,在碰撞与磨合中,既映照出彼此生命的裂痕,也探寻着超越个体的共鸣。这不只是一部关于古典音乐的小说,更是一次对不完美关系中隐秘美感的细腻勘探——在所有的摩擦与分歧之下,艺术如何成为灵魂之间最深刻的语言,让两个疏离的生命在短暂的交汇中,彼此照亮,不再孤单。
《仲夏听雨》《始料未及》《布莱恩》作者、首届菲兹卡拉尔多小说奖得主,杰里米·库珀携新作回归,带领读者漫游古典音乐世界。
八月某个傍晚,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内,观众正在聆听“远方之声”乐团(Distant Voices)...
展开
一曲关于孤独、连接与艺术创造的二重奏。中年作曲家与青年演奏家因音乐相遇,在碰撞与磨合中,既映照出彼此生命的裂痕,也探寻着超越个体的共鸣。这不只是一部关于古典音乐的小说,更是一次对不完美关系中隐秘美感的细腻勘探——在所有的摩擦与分歧之下,艺术如何成为灵魂之间最深刻的语言,让两个疏离的生命在短暂的交汇中,彼此照亮,不再孤单。
《仲夏听雨》《始料未及》《布莱恩》作者、首届菲兹卡拉尔多小说奖得主,杰里米·库珀携新作回归,带领读者漫游古典音乐世界。
八月某个傍晚,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内,观众正在聆听“远方之声”乐团(Distant Voices)的创团首演。这场逍遥音乐会的演出,标志着中年作曲家蕾贝卡·罗森(Rebekah Rosen)与萨克斯管明星演奏家艾薇·班纳特(Evie Bennet)为期一年的合作迎来巅峰。通过双重视角交替叙事,《不谐和音》细腻勾勒出两位女性艺术家之间激烈时而紧张的相处轨迹,展现他们从彼此身上发现的共鸣与龃龉,以及艺术生涯中相伴相生的挣扎与满足。
《不谐和音》核心在于探寻艺术创作协作背后的生成性力量:那些音乐家之间难以言喻的摩擦、融合,那混沌的灰色空间如何转化为永恒印记?有缺陷的个体如何创造出超越凡俗的杰品?这部小说充满深刻洞察力,时而哀婉时而戏谑,再次奠定了杰里米·库珀的地位——当代最引人入胜的小说家之一。
【多写两句】
伦敦留给我的只有一本书,杰里米·库珀的BRIAN,从某家水石书店刷信用卡买下了它,至今带在身边。
“十五年前,她曾在中国郑州度过弥足珍贵的三周。”
“蕾贝卡骑坐在阶梯上,背靠高地牧场和荒野分界线,说起结识克里斯之前的岁月。那时她常去各种“遥远之地”举办钢琴独奏,寻得物价相宜之处便驻足停留,潜心研习当地乐韵。十五年前,她曾在中国郑州度过弥足珍贵的三周——独奏会结束后,她便以当地新成立的音乐学院为中心展开研习。她一旦安顿下来,就会每夜都去观赏各类演出,从学院音乐厅到当地年轻人引荐的清吧。许多老乐师演奏着传统乐器,那些悠长的音调至今萦绕在她心间,此刻她正苦苦寻觅在逍遥音乐节作品中重现这些音韵的方法。当然,是以她自己的音乐语汇间接呈现,而非简单模仿。”
对杰里米的诸多作品,一以贯之的毫无疑问是“静”,这个浮躁时代难得的一抹安静、宁静、寂静、娴静的深蓝。首届小说奖获奖作品《仲夏听雨》、让Fitz创始人雅克·泰施塔德和全英读者刮目相看的《布莱恩》——《不谐和音》和这两部前作一样,用安静而深刻的方式,触及人类心灵中那几个共通的柔软角落。杰里米所钟爱的从来不是剧烈的戏剧冲突,而是细腻的真实。
针对本书而言,最打动人心的是对“孤独”与“连接”的深刻描绘。
蕾贝卡,一个活在自己内心世界、被焦虑和自我怀疑包裹的中年艺术家。她与丈夫貌合神离,与母亲关系疏离,在音乐世界里也感到边缘。她的孤独是具体的:火车上对噪音的敏感、在城市中容易迷路的恐慌、对分享卧室的恐惧。
艾薇的孤独则是抽象的,她外表阳光、充满活力,她与男友乔治因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可调和的根本分歧而分手,两次独自面对堕胎,在光鲜的职业生涯背后深深恐惧着“被掏空”。
而就是这样两个孤独、截然不同的灵魂,通过音乐找到了彼此。连接她们的不是轰轰烈烈的友情或爱情,而是一种在创作中彼此需要、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缺失部分的复杂情感。这种“不完美”的连接,因其真实而格外动人。
其次,对艺术的虔诚信赖。对蕾贝卡而言,音乐不是事业,而是她理解世界、表达自我、抵御内心混乱的唯一方式。她从中国民乐、鸟鸣、羊叫、甚至战时日记的数字中寻找灵感,这是一种将整个生命体验都融入创作的执着。
对艾薇来说,音乐是她天生的语言,是她对抗世界不公(从阶级不平等、狩猎文化到政治虚伪)的武器。她在舞台上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不仅仅是为了表演,更是一种“存在的宣言”。
书中描绘的创作过程——充满挣扎、自我否定、偶尔的突破——本身就是一种对艺术信仰的动人颂歌。
再然后,则是“不谐和”中的美感与真实。人际的不和谐、外部世界的不和谐、与自我相处时的不和谐——正是这些“不和谐”构成了生命的丰富性和真实性。最终,音乐(以及关系)的美感,不在于消除所有不协和音,而在于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有意义、有张力的整体。这种对“不完美”的拥抱极具治愈力。
而最打动我的,是对生活中被忽略之美的敏锐捕捉。库珀的文字有一种静物画般的质感,他能让读者“听见”和“看见”那些极易被忽略的细节,无论是自然之声(羊群起身时总是先迈右腿,青蛙在池塘边的“素歌”,风穿过花瓣),还是城市之景(安妮·弗兰克之家令人窒息的寂静、冬日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气息)美与意义并不只存在于宏大的时刻,更隐藏在平凡的、甚至是被我们视为噪音的日常细节中。 这是一种教我们如何更用心“生活”的动人提醒。
最后,则是跨越代沟的相互救赎。超越简单的“年轻人拯救老年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双向的救赎。艾薇为蕾贝卡带来了生命力、直率的勇气、对自身才华的重新确认,以及被需要的感觉。蕾贝卡则为艾薇提供了深度的艺术视野、一种不同的(也许是更悲观的)看世界的方式,以及一个在伦敦和斯卡布罗之外的精神避风港。
她们的关系充满了误解和摩擦,但正是在这种摩擦中,彼此都被磨砺得更加完整。她们让对方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不谐和音》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在破碎与疏离中寻找完整与连接的微弱而执着的希望。它讲述的不是一个关于成功或完美友谊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两个不完美的灵魂,如何通过艺术这一媒介,在彼此的生命中短暂地、深刻地照亮对方,并因此都变得“不那么孤独”的故事。它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不和谐的音符中,也潜藏着动人的旋律。
收起
媒体评论
“杰里米·库珀的笔触蕴藏着奇妙魔力。文字肆意组合,创造出摄人心魄的咒语,阅读他的作品犹如被施以催眠。我无法参透其中奥秘,唯有沉醉。”
——本·迈尔斯(Ben Myers),著有《远岸》(The Offing)
“近十年来我读过最精彩的小说。”
——奥利维娅·莱恩(Olivia Laing),评《布莱恩》
“杰里米的微妙幽默与清澈文风令人欣喜,这部作品探索‘一个人完全向艺术敞开胸怀时将发生什么’以及‘艺术热情如何连接人与人’,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深度。”
——西格丽德·努涅斯(Sigrid Nunez),评《布莱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