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野孩子在十九世纪朗格多克的茂密的森林中游荡,她赤裸着身体,生性野蛮,从偏僻的农家庭院中偷窃食物,避免同人类有任何交流。在某次偷盗食物的过程中,她无意间撞见了一头狼;那只动物泰然自若、栩栩如生,不过不可思议的是它早就已经失去了生命。
困惑的她在饥饿的驱使下故地重游,意外遇见了动物标本剥制者皮埃尔•罗夫(Pierre Rouff),比起Freyzus镇的居民,皮埃尔更乐意同自己的标本们待在一块儿。皮埃尔曾失手杀害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内疚与悲痛令他远离社会。
信任与背叛、孤独与陪伴构成了这个迷人又引人入胜的故事,对于生存与自由的原始冲动充斥其间。深深的孤独之后,孩子与猎人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作者用发自肺腑的文字治愈了悲伤,世界就此改变。
这部小说所带来的启示多种多样。波林曾在法国待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其中一次旅程中她造访了狩猎自然博物馆(Musée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e)。这次有趣的经历启发了波林的灵感,她想创造一个角色,这个人既是猎人又是动物标本剥制者。一年后波林有幸前往斯德哥尔摩,在一间设施简陋的房间窗口她见到了一张男人的照片并为之触动。照片下方写着“锡匠、咖啡馆老板、猎人与渔夫,阿尔伯特•埃里克松,在某次狩猎野鸭时意外失手射杀了唯一的儿子”,这次经历使得她笔下的角色具备了远离社会的性格。身为四个孩子的母亲,波林无法想象还有什么事情比失手杀掉自己的孩子更加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