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订阅版权书讯

  • 欢迎关注ANA微信账号
  • 轻松掌握最新版权资讯
作者介绍
  • 吴品瑜
  • Wu Ping Yu
  • 吴品瑜
    政大广告、中正电传所毕业,多伦多大学麦克鲁汉中心研究,国际扶轮社驻加亲善大使与访问学人。

    曾任职文化总会、天下杂志与尼尔森营销研究顾问公司。

    城市光荣感极强的府城女儿,研究日治台南仕绅史与台语...

  • 《许我一个够好的陪伴》
  • Xu Wo Yi Ge Hao De Pei Ban
  • 图书类型:心灵励志
  • 者:Wu Ping Yu
  • 社: 时报出版

    代理公司:ANA

    出版日期:2019.08.13

        数:280页(平装\单色印刷)

    审读资料:样书\部份样章

  • 人:Rights      浏览次数:275          视频资料

内容简介

从试图扛起一切,到接受自己面对生命衰败的无能为力;
从依附与压抑,到活出真正的自己;
从渴望被人认可,到洞见自己的价值;
从永别亲人,到彼此心灵相通,现实的永别反而成了内在的贴近;
用爱陪伴与被陪伴,不仅完整了自己,也有圆满的人生。

最完美的陪伴是,在爱里陪伴不完美的自己

在人生... 展开

媒体评论

相关资料

目录:

推荐序∣找回临终陪伴的文化  余尚儒
推荐序∣当生命走到尽头,临在陪伴最美  周志建
推荐序∣当台湾媳妇遇到德国长照  王增勇
推荐序∣临终是生命学习与灵性成长的最后阶段  许礼安
自序
 
迎向自己
我所不知道的是,新生活的混乱不是眼下婆婆的癌症所引发,
而是我内在经年不知、无能或不愿处理的生命课题——「自我」的混乱。
除了「媳妇」这个角色?或是还有更本然的「自我」?
 
一点点美味的恩宠
或许,身体感官逐渐崩坏,记忆里的美好更胜食物本身,
因为真正的醍醐味缘由亲密关系的陈酿,
那是美食享用当下的互动与人情,甚至是准备过程的爱与用心。
记忆里的美食盛宴,才是永远不散的身心灵享受。
 
重要的第三者:基福会的医护人员
临终病榻旁的重要第三者,
帮助的不仅仅是临终者,还有家人与照顾者,
更在死亡催逼的短促时间里,
打开了情感与生命的开阔空间。
 
谁该来病榻旁?
安宁陪伴最不需要他人「施展专业」与「尽义务」,
仅只需临在病榻旁的一点点肤触与温度,
以及同理共感地在「陪跑」到终点之前,时光倒转地将人生回忆一遍,
并于有声或无声的「重说」生命故事中再次「活着」,也就足够了。
 
面对孩子的直言与真实
那一夜很长,却也很骚动。
循着创伤的斑斑血迹,走回生命经验的第一现场,
因为疼痛,却也让自我照看变得异常警醒与清晰。
「每一位最残暴的成人背后,都有一位饱受恐惧与惊吓的内在孩子。」
 
嘴角残留的黑巧克力
这是一种生命的厚实感,此前未解的事件经历,
既成了后来发生的缓冲垫,亦留下了追索的引子。
临终病榻的陪伴经历,成为我后来生命感萦绕反复的起点,
伏藏的线索,预示着具有时空感的生命故事。
 
重新说出自己的故事
纠缠、折磨五十多年的羞「耻」,
就在她亲口说出故事,也被自己耳朵听见的那一刻,
反转成一种自我认证生命韧性的骄傲与力量。
唯有凝视受苦的自己,才能升起对自己的最大慈悲。
 
指尖罗盘
临终照顾的烽火在线,虽然压缩了时间,创造了绝佳的空间,
让我有机会尝试承认自己不够聪明、力有未逮,并且学习坦白与臣服。
双手凭空放掌,并非什么都不做了,
而是等待心的罗盘慢慢定位,等待头脑意想之外的方向化显。
 
照顾者更需要被照顾
身为「照顾者」也需要被照顾,
方能在被抚慰瞬间,复苏所有疲惫的身心,
继而以敏受的感官,再次响应他人的需要;
担任「陪伴者」更迫切被陪伴,因为情绪被牢牢接住,
才能踏实地接地气,在每一时刻与人同理共感。
 
剪报圈成一只母爱的巢
婆婆向未知的死亡飞去,却不是什么都没留下,
枯枝会散、老房会易主、崩坏,
但是那只用爱编织的巢,有了懂得的心安放其中,
就永远有温热,她也永远活在那颗心里。
 
会说话的房子
我猜,婆婆的整间房子像只大海绵,
能将我们与孩子们的话语、笑声与会心都满载地吸附进去,
然后在我们离家的时候,婆婆的一枚想念,沉重如砝码跌落在海绵上,
便能将这些声音给挤了出来,继续填充婆婆的耳朵。
 
让孩子参与临终陪伴
孩子参与临终陪伴,不仅不是我的助手,
反而是现场演示,帮助我解构无意识的媳妇角色枷锁。
而这一切都要等到我静定,甚至是后来才懂,
了知这一切的安排,最终受惠的竟是自以为牺牲的我。
 
在死亡阴影中灿烂的美丽停格
世间最撕心裂肺,乃至最后的告别,
终究是自己的身体与灵魂。
然而若能带着觉察,对惯常被我们无意识驱使的身体有更多的尊重与感恩,
并藉由平日一次次的停格与注视,分与合之间也就能如常。
 
为自己在纷乱人世留一点温柔余裕
我永远会记得当时窗外横冲直撞的车流,以及向内照看的回视之眼,
提醒自己日后生活无论岁月静好,或是多事之秋,
都别忘跟自己适时「喝一杯」,由外相的一切,反转看见自己内在的情绪,
升起了接纳自己的慈悲,也死去种种老旧心识与防卫。
 
临终前的被爱滋味
乡村苹果派与节庆包馅甜甜圈,成了我女性生命的甜蜜隐喻,
在滋养她人之前,得先宠溺自己,这才是最美好正向的女性原则,
而给出的爱才能因为自爱的泉源,不虞匮乏。
 
蒲公英去旅行吧
活着的美好不是物质世界的执持与拥有,
而是目睹了生命自然周序的律动与和谐,
更能踏实地在眼前这一刻,充分地活着、享受着、更觉知着,
并毫无抗拒地随顺滑入下一个阶段。
 
冷面医生的慈悲
这一切在冷面医生的退开,才得以成全,
透着光的明白瞬间,我突然红了眼眶,感激起这位冷面医生的慈悲,
教会我在临终陪伴「空掉」心智自我,才能让本真与存在相随。
 
一朵熊妈妈白云
她的「不在」却成为了一份最温柔坚实的「在」,
时刻提醒我成为自己!
懂得的幸福,尽管不是被给出那一瞬间的时鲜,
但时间的迟滞,却让幸福有了熟成的厚实香气。
 
为爱远行
婆婆生命的最后一个午后,我以情境剧的创想,
陪着她无边叨絮,慢慢地等待虚幻的火车到来。
婆婆留下了生命最后站台的优雅身影,一如她往生时面容浅浅的笑,
正是旅人带着送行者的祝福,迎向未知的旅程。
 
先学会不为难自己
安宁,不难。只是我们得先学会不为难自己,
特别是将自己与「照顾者」这角色密致捆绑,乃至彻底内化,
并且行为被制约在「掏空」与「出清」式的付出,
在面对身心注定趋疲与衰减时,面对的挑战是远大过于其他人的。
 
重说故事的马铃薯球
马铃薯球填饱了胃、安抚了饥饿,
而马铃薯球的象征意义,则是疗愈了无常生离死别的必然与痛楚。
我们继续吃食、咀嚼,以及用创想给出新的意义与故事……
 
许一段贝壳沙滩的柔软
中年孤儿,失亲的痛苦与疗伤,
似乎比一般人来得更深长且晦暗无光。
为此,许一段贝壳沙滩的柔软,
不仅是给往生者,亦是在世者的哀悼历程,
允许自己走过,用最大的限度与慈悲。
 
凝视「理所当然」
这一切终究在婆婆过世之后,
孩子被无可言说的思亲悲伤所牵引,
慢慢地反刍着「理所当然」的幸福,
甚而在疼痛与延迟的体会里,
于生活中实践「理所当然」的深邃感悟。
 
临在,终点的起点
婆婆的往生开启了我的内在告别式,思维着她的死,
照见了自己生命中惯性模式所造成的困局,虽生如死地残喘活着。
人身难得,在世无常,死亡的震撼教会我
一一死去旧有的,一切如新便已开始。
 
你的临终不能打乱我的节奏
善终,不仅仅是给予临终的人,更是陪伴者的当下开始。
善终的企盼,不是带着赌徒的侥幸心态,或者是虔诚教徒的执拗坚信,
却是当下生命功课的开始。
 
后记

版权状态

获奖信息